澎湖採集珊瑚用於棲地復育~成效良好

  【本報訊】為有效改善澎湖的海洋棲地,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成功培育數種石珊瑚,於適切海域進行人工植栽與生態系物種復育,為了增加復育珊瑚之多樣性,避免單一物種遇環境變化時容易大量死亡,並試驗不同顏色的軸孔珊瑚存活率。本府自108年起,於澎湖適當海域採集珊瑚株,並以已遭到撞擊、破壞,或長於基質不穩定的珊瑚殘株、斷枝為主,此類珊瑚殘株易被風浪打斷漂流,若未膠結於穩定基質而漂到砂質地形,易被砂砱覆蓋而死亡,採集海域則包含鎖港南堤外海域、五德溫仔礁、山水沙灘三燈塔海域、山水漁港右側海域、將軍嶼東南等海域。

圖片

  農漁局表示採集珊瑚用途廣泛,包含棲地復育、海洋教育及科研調查等。棲地復育近年已有顯著成效,於本縣鎖港杭灣海域打造珊瑚海洋花園,平均每年完成300塊三角移植磚投放,每年培育4,000株以上珊瑚株,經當地業者共同維護下,存活率達8成以上,總面積近2,500平方公尺,並與業者合作導入生態遊程,已成為國內外著名潛水景點,每年數萬名遊客到訪,活絡本縣海洋產業。為拓展成效至其他海域,自112年起廣邀各團體參與打造海洋生態觀光樂園計畫,目前計有6家業者、1所學校及1個社區發展協會參與。

圖片

  農漁局說明,本府依據漁業法於81年規定禁止於本縣海域內採捕珊瑚礁,倘為科學研究等公益目的則不在此限。近年來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國立中山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海洋公民基金會等學術研究、復育單位,皆依法向本府申請於澎湖海域採集珊瑚斷枝,用途多樣,如開發人工骨才、研究珊瑚白化、藥用珊瑚、珊瑚寄生性纖毛蟲疾病、珊瑚棲地復育等,此採集方式屬常見之方法,惟採集數量以能達需求即可,避免過度採集。

圖片

  採集珊瑚用途多元,惟需向本府提出申請,另民眾若對珊瑚復育、採集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者,歡迎向本府農漁局提出,共同維護海洋棲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