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宮三甲文化路徑~走讀傳承城鎮歷史

  【本報訊】澎湖媽宮是澎湖最早發展的聚落之一,也是軍事重心。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1944年10月至1945年8月),澎湖群島因此成為美軍轟炸的目標。1945年3月14日和4月4日,美軍對馬公街(平民區,媽宮三甲)進行了兩次空襲,造成嚴重損害。

圖片

  今年適逢澎湖大空襲80周年,現今的馬公市區已不見當年戰損。為了讓後代了解這段歷史,縣府文化局於113年9月5日(四)舉辦馬公市區空襲踩點的歷史路徑走讀活動。邀請了舟集工作室鄭承榆老師,帶領民眾回溯媽宮三甲文化的發展脈絡,並介紹過去有空襲受損紀錄點的現址,搭配昔日照片進行比對。

圖片

  走讀活動以澎湖廳舍(今澎湖縣政府)為解說起點,途經孤拔墓、澄源堂、馬公街役場(今媽宮城隍廟旁停車場)、松島公園(今建國市場停車場),最後以東甲北極殿為終點站。東甲北極殿是空襲期間媽宮城內唯一毀損程度需要重建的大廟,當時的漢學先生吳爾聰在空襲結束後寫詩表達悲痛:「毒彈汝亦太無情,北極神宮一聲平。今日我來觀實跡,傷心老眼淚盈盈。」當地亦有玄天上帝顯靈救助蒼生的「神明擋炸彈」傳說,透過民間信仰安撫心靈。

圖片

  活動的第二部分在洪根深美術館多功能室進行,邀請澎湖傳統糊紙藝師王旭昇師傅,帶領民眾手糊象徵「平安」與「守護」的虎爺,體驗傳統糊紙工藝的技藝「紮、綁、糊、繪」技巧。學員們從老虎骨架製作、貼糊紙,用毛筆沾墨水創作老虎的斑紋,完成了具有個人風格的平安虎。本次活動以戰爭歷史事件為背景,透過糊紙文化的手作體驗,讓民眾了解在地傳統工藝,感受時空變遷與在地文化底蘊。同時,「虎爺」也象徵守護和平之意,讓民眾體會並珍惜現今和平的可貴,並開展不同視角感受媽宮三甲文化。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