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古城.泉台閩風~搭起海峽兩岸藝術交流橋樑
【本報訊】「世遺古城.泉台閩風」鯉台書畫攝影作品交流展活動,於7月10日在鯉城區刺桐藝術館正式開幕。 來自鯉城和臺灣兩地的藝術家們創作的百幅作品驚豔亮相,以筆墨丹青和光影藝術為媒,架起了兩岸藝術交流的橋樑, 生動繪就鯉台文化的交融圖鑒。
走進刺桐藝術館,翰墨飄香,光影流彩。 一幅幅精美的書法國畫作品整齊陳列,或蒼勁有力、氣魄渾厚,或濃墨重彩、意境悠遠,引人入勝; 一張張攝影佳作,定格下民俗盛典的熱烈瞬間,捕捉了市井生活的煙火溫情,令觀者彷彿身臨其境。 大家駐足觀賞,細細品味,不時發出讚歎之聲。
據介紹,此次展覽聚焦鯉台兩地的民俗風情、自然風光和文化遺產,涵蓋傳統節慶、特色建築、歷史遺跡等題材,通過書畫與攝影的藝術形式,深入挖掘並呈現兩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增進了兩岸的血緣和文脈連結,有力促進了文化交流與情感共鳴。
海峽兩岸應急管理學會榮譽理事長、臺灣員警文學藝術委員會會長蔡俊章帶來了兩幅美術作品和一幅書法作品參展,書法作品《荊樹有花兄弟樂 書田無稅子孫耕》源自其家族家訓,蘊含了勤學傳家、手足情深的傳統美德。 “此行得以和鯉城眾多書畫家們深入交流,分享藝術創作心得,令我獲益良多。”
來自台灣的攝影師林宗評則帶來了兩幅展現臺灣阿美族豐年祭的攝影作品。 作品通過色彩對比、虛實景深處理和慢速快門營造出動態模糊效果,生動傳遞出慶典的動感活力與藝術感染力。 “選取這個題材,正是源於閩台同根同源的文化聯結,期盼能增進兩地人文情誼。” 林宗評表示道。
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經過半年的精心籌備,力求全方位呈現鯉台兩地文化藝術交流的最新成果和蓬勃活力,旨在搭建起深化鯉台文化藝術交流、增進認同與情感聯結的堅實平臺。
當天,現場還舉辦書畫筆會,兩地書畫家歡聚一堂、揮毫潑墨,現場創作展現泉州獨特風土人情的書畫作品,互相交流藝術理念,氣氛熱烈而融洽。 最後,大家互贈了精心準備的書畫作品,作為這次文化交流的美好紀念。
據悉,此次展覽由台中市華夏書畫協會、鯉城區書法家協會、區美術家協會、區攝影家協會、鯉城文藝促進會聯合舉辦,臺盟鯉城區支部、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聯合協辦。 展覽將持續至8月3日,每天9:30-11:30、14:30-18:30開放,週一閉館。 市民朋友可前往源和1916刺桐藝術館觀展。
鯉台兩地應邀這次參展活動的藝術家計有:泉州市鯉城區書法家協會主席洪光輝、鯉城區美術家協會主席陳陽輝、鯉城區攝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黃元青、鯉城文藝促進會秘書長吳敬新、王和美(台中市華夏書畫協會理事長)、陳麗真(台灣省中國書畫學會理事長)、林茂祥(台中市華夏書畫協會副秘書長)、許麗美(台中市華夏書書協會秘書長)、賴素霞(台灣省中國書畫學會常務理事)、陳能梨(中華梨韻創作學會理事長)、陳梅花(中華梨韻創作學會理事)、洪英語(中華梨韻創作學會理事)、林世三(台灣新世紀文化藝術協會秘書長)、洪慶恩(畫家)、鄧翠娥(洪慶恩夫人、書法家)丁志元、(中華武學會理事長、書法家)、林俊光(澹廬書會理事長)、張平吾(海峽應急管理學會理事長、銘傳大學產推處應急管理中心主任、攝影家)、蔡素敏(攝影家)。蔡俊章(台灣藝術協會常務理事)、林秀穗(中華全球文創藝術協會顧問)、林宜隆(中華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攝影家)、林宗評(中華健康產業發展協會顧問、攝影家)、張景星(雲林縣書法家)、蔡蓮櫻(台灣菸酒公司嘉義營業處原主任、攝影家)、黃麒然(海峽兩岸應急管理學會副理事長、銘傳大學產推處業務推廣中心主任、攝影家)、李承龍(清華大學兼任教授、攝影家)、林國祥(本團顧問兼秘書)、鄭安住(台灣教育部閩南語教科書審查委員召集人、攝影家)、歐陽秀英(藝術家)等,場面盛大而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