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25京台教育交流周·職業教育專場”活動於7月15日下午在北京市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賈家花園校區舉辦。京台兩地相關學校、兩岸職教專家及企業代表齊聚,聚焦職業教育創新路徑,以深化融合發展為目標,為兩岸青年技能成才注入時代動力。
活動伊始,豐台區委常委李宗榮發表致辭。他強調,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柱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關鍵環節,肩負著培養人才、傳承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大使命。李宗榮表示,豐台依托優質職教資源,在深耕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落實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計劃,並連續三年打造京台職業教育論壇,推動兩地職業教育深度交流與融合發展。他希望各方能攜手將論壇打造成京台職業教育交流和青年創業的優質品牌,鼓勵兩岸青年勇擔時代重任,共同開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北京市台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全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兩岸交流工作委員會主委林天良,與北京市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王福海先後致辭。林天良指出,工業4.0時代產業格局重塑,職業教育需加速數字化轉型,且實踐是培養產業人才的關鍵——從台積電尖端芯片技術到餐飲技藝,都需反復訓練,精益求精。他建議:地方台商協會推動校企協同,搭建實習平台,推動學用合一;在技術培訓中融入協作精神與人文關懷,培養“匠人匠心”;京台共建技能實訓中心,開發共認的職業技能認證體系,促進兩岸人才流動。王福海則對京台職業教育提出三點合作倡議:一是共築平台深化融合,推進雙師型教師互動、實訓資源共享,探索職教標準對接與技能認證互通;二是聚焦青年共育未來,創新交流形式,拓展合作項目,為兩岸青年搭建更大舞台;三是服務大局共擔使命,對接國家戰略與產業需求,讓合作成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民族復興。
隨後,超星職教研究院副院長楊彥琦、中華國際技職教育交流發展學會理事長吳茹慧分別以《數字化轉型賦能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數字賦能台灣技職人才培養》為題發表演講。楊彥琦從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及課程建設等維度,闡述數字化與AI對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及兩岸職教融合發展的推動作用,呼籲以技術助力職教創新,賦能兩岸學生培養。吳茹慧聚焦數字科技與AI浪潮,剖析台灣技職教育轉型路徑——從工具應用走向系統再造,教育現場正在以數字科技為杠杆重構人才培養的底層邏輯,AI已成為台灣技職教育的“智慧夥伴”,已深度融入“助管、助學、助教、助研”全流程。她強調,技職教育數位化是培養下一代的必要條件,期待兩岸以數位為橋,深化技職教育交流。
在交流發言環節,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師王家飛、台灣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校長洪明權、北京市豐台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副校長薛鳳彩就京台職業教育的實踐與創新,分別作《非遺傳統技能在職業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學校實踐創新創意經驗分享》《調整優化專業布局,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主題發言。王家飛聚焦非遺傳承與職教融合,強調需讓傳統技藝扎根現代生活,通過帶領學生參與國禮設計等項目,培養文化傳承與創新能力。洪明權分享了台灣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通過邀請專家演講、舉辦校內競賽、輔導專利研習與申請及各類獎勵機制,從而推動了創新創業實踐。薛鳳彩則結合北京產業發展現狀指出,當前高精尖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技術技能人才缺口已超20萬,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間仍存在匹配度不足的問題,因此必須通過調整優化專業布局,增強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
兩岸學生隨後也展示了技能成果。台灣的卓同學分享了室內設計作品,北京六位同學呈現親手設計製作的綠色能源車輛,獲與會者好評和讚賞。京台青年實習就業基地代表馬強則分享了他在豐台創業成長的經歷,並對北京10號線青創村創業實習做出推薦,介紹了青創村具備的良好的創業環境和資源。
論壇期間,北京市教育學會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與台灣職工教育與職業培訓協會、中華國際技職教育交流發展協會簽署了合作協議,第四屆“青創谷”京台青年創業技能大賽同步啟動並發布賽項。
活動最後,與會者共同體驗國家級非遺剪紙與扎染技藝,為此次論壇畫上圓滿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