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嘉賓參訪團~走進燕京八絕博物館

  【本報訊】由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和朝陽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海峽兩岸社團交流節,於10月16日在京開幕。當日下午,"同源中華聚力同心"海外及港澳台社團聯誼主題沙龍成功舉辦。以中國國民黨歸僑聯誼會名譽會長李沛為團長的台灣嘉賓參訪團,赴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朝陽館)參與了本次主題沙龍活動。活動以博物館參觀與座談分享為載體,圍繞非遺技藝活態傳承實踐與兩岸文化同源主題展開深度對話。

  在參觀環節中,北京工藝美術大師、金漆鑲嵌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侯雪,以自身從藝經歷為切入點,結合館藏珍品系統梳理了燕京八絕從明清宮廷技藝到當代傳承的脈絡。他用生動語言解析技藝細節,並特別強調:“非遺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而是活著的文化基因。” 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館長館長柏群隨團一同參訪,他重點介紹了館內多件代表性藏品。

  展廳內,一件件燕京八絕珍品讓台灣嘉賓沉浸式感受匠心魅力。位於展廳正中的金漆彩繪壁飾《燕京八景圖》,以“平金開彩”工藝勾勒北京八大景觀,金漆賦予的華貴質感與細膩細節盡顯精妙;景泰藍《海晏河清》盛世國尊,以“帝王黃”為主色調,借色彩與主題的融合傳遞盛世寓意;玉雕《耄耋富貴》擺件,用貓、蝶、牡丹的意象承載富貴長壽的祈願,活鏈工藝雕刻的鏈子更添巧思;雕漆《富貴和平》白漆仿牙擺件,則以天然大漆還原象牙質感,借鴿子與牡丹訴說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這些凝結著中華文化基因的作品,早已超越工藝本身,成為串聯兩岸共同文化記憶、聯結同胞情感的重要紐帶。

  交流座談時,北京燕京八絕博物館館長、金漆鑲嵌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柏群分享了燕京八絕的歷史淵源與發展現狀。柏群館長首先梳理了燕京八絕的形成脈絡。他指出,這項技藝源於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隨著清王朝落幕,散落民間的工匠逐漸形成了金漆鑲嵌、花絲鑲嵌、景泰藍、牙雕、玉雕、雕漆、京綉、宮毯八項宮廷絕技,統稱為“燕京八絕”。如今故宮各大殿內的陳設多數出自這些工藝。

  隨後,他重點分享了燕京八絕“三位一體”的創新發展模式。通過組建協會凝聚140餘位工藝美術大師,建立博物館打造文化IP,成立企業推動市場化,三者協同形成了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的良性生態。燕京博物館也探索出“當代造辦處”這一讓觀眾“前廳看藏品、後坊看製作”的活態傳承路徑。最後,柏群館長表達了與台灣同胞深化交流的願望。

  本次活動以非遺為媒、以匠心為橋,既讓參訪團親歷了燕京八絕的技藝精髓與收藏價值,更深化了兩岸文化共鳴。兩岸同胞在共同的文化根脈中汲取力量,用非遺技藝續寫“兩岸一家親”的時代篇章,讓“文脈根連根”的主題在文明交流中綻放更璀璨的光芒。

  據悉,除了本次“同源中華 聚力同心”主題沙龍外,交流節期間還陸續舉辦了多場京台社團“手拉手”活動。一系列主題沙龍為兩岸社團搭建了高效交流的平台,推動雙方圍繞專業合作與融合發展深入對談,促進兩岸民間交流走深走實、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