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台胞的心聲:台灣人始終是中國人

  【本報訊】"共鑄中華.光陰為證~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分享會"在北京台灣會館舉行,不少台灣同胞也前來參加此次活動。其中,正在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專業攻讀博士的台灣青年林景茂和67歲台胞範振國在採訪中一致表示,紀念台灣光復具有重大歷史與現實意義,兩岸應加強交流、增進認同,共同傳承不能被磨滅的民族記憶。

  林景茂指出,島內教育長期淡化“台灣光復”的意義,導致不少年輕台胞對其重要性認知不足。他強調,台灣光復不僅是歷史事實,更標誌著台灣同胞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重新“做回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結合自身經歷談到,在台灣,光復節以往不放假,容易使年輕人忽視其意義;而來到大陸後,通過深入瞭解台胞抗日史實,他認識到光復的本質是“重歸祖國”。

  針對所謂“中國人身份是外部強加”的論調,林景茂以台灣同胞長達數十年的抗日鬥爭,以及通過各種文化與社會運動維繫民族認同的歷史事實予以駁斥。他指出,“做中國人”是台灣人民自主的選擇和歷史主流,近年來島內推行的“去中國化”教育實為違背歷史真相的倒行逆施。

  就如何推動青年一代正確認識歷史,林景茂認為應善用短視頻、動畫等新媒體形式,將真實歷史內容生動傳播給島內親友。他舉例提到,近期在台灣引發關注的電視劇《沉默的榮耀》,正是通過呈現隱蔽戰線歷史,打破了許多台灣青年對兩岸關係的刻板認知。此外,他也建議以漢服體驗等文化互動為切入點,借助台灣青年喜愛分享的特點,在社交平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增強認同。

  林景茂還指出,當前有越來越多台灣青年正以更加開放、無偏見的態度認識大陸。島內也有不少聲音鼓勵青年積極參與兩岸交流,在這一積極風氣帶動下,願意投身兩岸融合進程的台灣青年日益增多,為深化兩岸交流創造了寶貴契機。

  另一位與會台胞、67歲的范振國回顧了成長於一個中國立場堅定年代的經歷。他祖籍江蘇徐州,從小受父輩教誨,深知“祖國大陸是根之所在”。他強調,紀念台灣光復是為了“喚醒每一個台灣同胞要記得自己是誰”,而台灣光復是抗戰中數千萬同胞犧牲換來的成果,絕不容許任何人磨滅這一事實。

  范振國已回大陸定居十多年,他對兩岸和平統一充滿期待,相信憑借中國人的智慧,一定能在和平氛圍中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這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