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十屆“海峽兩岸農訂會”將於2017年9月17日至19日在南安•福建成功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是自2008年以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採購訂貨會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九屆。十年來,“農訂會”以“兩岸攜手、以農為媒、共用商機、互利雙贏”為主題,以高規格、高標準、求實效、專業化為辦展思路,專業化程度不斷升級、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海峽西岸服務兩岸農業發展大計的重要平臺之一。
2008年9月6日-7日,首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採購訂貨會(以下簡稱“農訂會”)在南安市石井鎮福建閩台農產品市場成功舉辦。此次展會共設標準展位420個,參展農產品數十種,現場銷售1680多萬元,共簽訂了合作專案、購銷合同21個,總簽約金額達19.6億元,實現完美亮相。
首屆“農訂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推動了兩岸經貿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展會的背後又藏著什麼故事呢?記者進行了走訪,還原當時的盛況。
【三大優勢】展會最終落戶南安
據瞭解,“農訂會”是為貫徹國家商務部“支持海西建設31條意見”精神而舉辦的一次盛會,規格高、規模大、影響廣。那麼,這個高規格展會為何選在石井鎮舉辦?
“早在2005年,相關部門就在福建省調研,探尋與臺灣農業的進一步交流合作。2007年商務部領導到石井鎮閩台農產品市場調研,看中了這裡獨有的三大優勢。”南安市閩台農產品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世哲說,這三大優勢分別是五緣優勢、口岸優勢和市場優勢。
南安與臺灣一衣帶水,石井鎮又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兩地“五緣”深厚,根相連、習相近、情相親。“鄭成功紀念館、鄭成功文化碑林、開台聖王殿等景點,是鄭成功史跡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臺胞到此祭拜、旅遊、商貿考察達3萬餘人次。”王世哲表示,人文地理的優勢,助推南台合作交流的深入。
石井港與金門航程僅14海裡,南安又建成了對台交流三條通道——泉金客運直航、貨運直航、對台小額貿易,建立石井臺胞接待站,兩地人員、船舶來往日益頻繁。“獨有的口岸優勢,是其他地區難以複製的。”王世哲說。
從2001年9月起,南安啟動閩台農產品市場建設,2006年一期完工,為開辦展會提供了優越的場地。“在當時,該市場享有對台小額貿易、對‘金澎馬’直接貿易往來及相關經營權,是海峽兩岸層次最高的對台農產品交易平臺、海峽西岸規模最大的對台農產品集散中心。”王世哲說。
據統計,閩台農產品市場開辦以來,累計實現對台往來貨物運輸4700多航次,貨物總量達180多萬噸,貿易金額達20多億元人民幣,成為泉州地區對台農產品貿易合作交流的中心與物流基地。
2007年商務部在《關於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意見》中提出,每年推動在閩台農產品交易市場舉辦一次臺灣地區農產品採購訂貨會。從此,“農訂會”正式落戶南安。
【精心籌備】參展參會客商達3000多人
展會時間為何定在9月份?王世哲告訴記者,8月休漁期剛結束,9月前後是水果豐收的季節,時間在中秋、國慶假期前後。所以,經過綜合評估,選定9月份。
“籌備首屆‘農訂會’時,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大到承辦臺灣地區招商、協調台商企業參展工作,小到布館的格局、顏色、標籤等細節,都是提前大半年就開始籌備。”王世哲說。
2008年,泉州市專門成立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展銷展示組、專案洽談組、宣傳組、後勤接待組、安全保衛組等“一室五組”。南安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分階段、定時間召開各籌備工作小組彙報會,聽取各工作小組彙報籌備工作進展情況;組織各工作小組到閩台農產品市場進行現場督促檢查,及時補缺補漏,抓好各項籌備工作的落實。
當年,組委會通過多種管道共發出邀請函1000份,邀請了來自臺灣的15個(市、縣)各級農會(省農會、縣市農會、鄉農會)、農業協會、農業組織代表,農業企業代表、基層農業產銷組織代表以及在大陸的台資農業企業代表、全國各地的台商協會代表400多人。加上大陸的廣東、安徽、甘肅、山東等省市的300多家涉農企業,邀請到會的台商及大陸參展、參會客商人數達3000多人。
首屆“農訂會”設有420個標準展位元,其中臺灣農業主題館設置120多個標準展位。“這是當年大陸舉辦農產品專項展洽活動以來,臺灣企業參展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王世哲表示,開幕式上,國家商務部還授予“閩台農產品交易市場”為大陸第一個“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
【廣受好評】兩岸產業農業互利共贏
據悉,首屆“農訂會”集展示、洽談以及研討交流三大平臺為一體,一方面通過對臺灣農業高新技術和農產品的展示,為臺灣農業技術及農產品的宣傳推廣提供廣闊平臺。另一方面兩岸農業加工技術、農產品及加工製品,在閩台農產品市場展館同台展出、相映生輝。
“兩岸地緣相近、農業形態相似,臺灣在品種改良、種植養殖等技術與生產組織、管理方面水準領先,但成本高、市場有限。大陸土地、物種、勞動力資源豐富,生產成本相對較低,但投入不足,組織管理水準偏低。”王世哲認為,兩岸農業各有優勢,正好形成互補。
在參展台商張小姐看來,產品的新鮮、精細與生態一直是臺灣農業努力的方向。“首屆‘農訂會’的舉辦,不僅是尋找商機的好平臺,更是兩岸農業思路對接的新機會,通過交流學習能為兩岸農業帶來更多新思維。”
參加首屆“農訂會”兩岸農產品貿易研討會的大陸專家認為,如果能將臺灣先進的農業產業組織和行銷模式與大陸豐富的資源條件、生產條件和市場相結合,可有力推動兩岸農業的產業化進程。
在業界行家的眼裡,首屆“農訂會”的成功舉辦,意味著兩岸經貿合作有更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