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主辦,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與廈門市社科聯承辦的“第三屆兩岸社會保障論壇”日前在廈門大學科學藝術中心成功召開。海峽兩岸近70所高校與科研院所120多名專家學者前來參會。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建發代表學校致歡迎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作主旨演講;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林義,海協會原副會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創中心社會整合平台主任張銘清,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趙建國,台灣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台灣健保局原副總經理陳孝平,廈門市台辦主任謝勇福,廈門市社科聯主席莊志輝,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朱仁顯教授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共廈門大學委員會黨校副校長高和榮教授主持。
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建發首先代表廈門大學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問候。他介紹了廈門大學在對台交流方面有獨特地理條件與人文條件等優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在推進對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研究與學術交流發揮著重要作用。他指出,近年來,廈門大學社會保障學科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已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眾多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起廣泛的學術聯繫。走進新時代,兩岸專家學者應該肩擔道義,深入研討兩岸社會保障制度的橋接與整合,造福兩岸民眾,築牢祖國和平統一的民生基礎。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教授在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第三屆兩岸社會保障論壇在廈門大學的順利舉行,表明兩岸之間的文化與學術交流是任何人都擋不斷的,為兩岸人民謀福祉是兩岸同道中人的共同使命。他繼而指出,在社會保障發展進程中,台灣地區較大陸先行一步,在社保制度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應對老齡化方面都具有更為豐富的經驗,台灣的健保制度、養老服務體系、兒童福利事業與慈善公益發展的經驗都具有值得大陸借鑒的重要價值。而大陸近40年來改革開放所取得的經濟發展成就和社會保障制度全面變革,特別是近10年來實現了全民醫保與老年人人人享有養老金的目標,亦為當今世界提供了一個極為正面的示範,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同樣可以給台灣地區以有益啟示。他向與會者介紹了大陸近年來的最新進展,強調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總的引領下,國務院機構改革理順了社保管理體制,社保立法也在提速,整個社保制度建設正在進入全面趨向定型的新時代,但還面臨著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差距無法在短期消除、人口老齡化與人口高流動性及家庭保障功能持續弱化、資訊技術與互聯網帶來各種新業態與傳統保障制度難以維護靈活就業勞動者權益等諸多挑戰,從而需要更大的力度推進改革趨向深化。他希望兩岸社會保障學界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為兩岸社會保障健康發展並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做出貢獻。
海協會原副會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創中心社會整合平台主任張銘清認為,大陸和台灣在社會保障方面各有成功經驗,這是兩岸社會保障開展學術交流的根據,兩岸應各做試驗場相互借鑒經驗兩岸應該相互學習,深入研究,相互借鑒。他強調,兩岸人民是“砸斷骨頭連著筋、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要以中國人的美好生活及共同增進福祉為準則,攜手推進兩岸民生領域的交流,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朱仁顯在開幕式上介紹了廈門大學社會保障學科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和形成的明顯優勢,指出兩岸社會保障制度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都遇到一些問題,這就需要加強兩岸社會保障學術交流與學術對話,不斷增進兩岸人民福祉。
開幕式結束後,張銘清教授和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趙建國教授主持了主旨演講。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林義教授首先作了題為《新時代社會保障理論研究的新議題》主題報告。他認為,新時代社會保障理論研究面臨著超老齡社會的挑戰、社會轉型的挑戰、奉獻社會的挑戰、技術革命與資訊社會的挑戰,這就需要重新評估社會保障理論對新時代經濟發展、社會結構、文化建設的影響與作用,科學判斷我國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加強社會保障領域戰略性、系統性重大基礎理論和重大政策問題研究。
台灣亞洲大學陳孝平教授作了題為《醫療保險制度對於醫療體系的調控作用 ——台灣經驗之參照》的主旨演講。他在歸納大陸醫改的脈絡、成就與挑戰基礎上,從台灣地區的經驗出發,指出醫保掌握著廣泛的籌資管道,具有規範醫療的法定權責,這就需要善用醫保各種“聰明採購”優勢,作為醫療體系改革的杠杆與樞紐,推進“小康社會、健康中國”總體政策目標的實現。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呂國營教授在《國家醫療保障局的歷史使命》主題報告中,從國家醫療保障局的組成、職責入手,分析了醫療行政與經辦的關係、醫保經辦社會化和法制化的關係,在醫保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見解。
台灣政治大學張其恒教授則以《台灣勞工赴大陸工作社會保險制度適用與規範的創新》為題,認為自上個世紀末台灣產業與人才大量外移,兩岸之間勞動力市場逐步整合,社會保險協作必然成為問題。目前台灣提出相互豁免等初階的協作建議,並就社會保護等落空問題提出可能方案。大陸採取具體政策作為,為相互豁免留下空間,也對社會保護落空問題採取規範創新作法。
本次會議以“群賢畢至聚鷺島、肩擔道義福兩岸”為主題,分設兩岸社會保障總論、兩岸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兩岸醫療衛生建設、兩岸社會服務與發展等四個議題。與會專家深入探討兩岸社會保障制度整合的基礎、框架及策略,努力探索一條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社會保障體系,為人類社會保障事業貢獻中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