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美國投入台海戰場令人存疑?

  【本報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延燒,但美中角力未停歇,針對未來美中台關係,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奎博表示,台灣在美中之間,本來可以扮演台海和平的催化者,但現在似乎是為美中衝突添柴火的角色,美國為因應台海緊張,投入更多軍事資源,變成惡性向下螺旋,不只大陸軍機艦繞台,甚至美國的軍機艦在台灣附近出現也變多,所以擦槍走火的機會絕對就變大。

  黃奎博,美國馬利蘭大學政府與政治系博士,歷任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委、台灣民主基金會兼職副執行長、遠景基金會董事、陸委會諮詢委員。

  至於美國軍艦愈在台灣周遭出現,是否會讓台灣對大陸愈強硬,讓綠營覺得,美國真的在保護台灣,可以放心大膽對大陸更強硬,陷入惡性向下螺旋?

  黃奎博說,這是有可能的,感覺綠營偏獨派的勢力,確實有部分人認為美國一定會來幫忙,有些人認為中國遲早會崩潰,這種想法,從過去到現在聽到很多,美國到底會不會幫忙,美國從沒清楚講過,但中國大陸倒是清楚表達,如果“台獨”會使用武力。所以政治承諾上,大陸是清楚的,美國是模糊的,獨派會這樣想當然不是無的放矢。可是就很多觀察家看法,美軍在台海戰場投入人力,一定會有重大傷亡,應該遠比美伊戰爭來得大,美國總統有沒有這樣的堅強政治意志力還有決心去做這件事,感覺比較令人懷疑。

  黃奎博認為,美國軍機來到台灣周遭次數變多,以民進黨政府來講,可能要想到,我們“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的“主權”、海洋和空域權利,應該如何維持自主,因為這是根據法律所伸張的“主權”和權利,不只解放軍還有美軍都會直接或間接提出挑戰,那我們應該怎麼去因應,這是美軍過來時要想到的,不能只對解放軍抗議。  

  對於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本周來到台灣訪問,和蔡英文及朝野政治人物會面的狀況,黃奎博說,這是例行性訪問,AIT主席一年原則會來台灣兩次,目前看來沒什麼重大事件,他個人認為,這本來就是台美間的例行活動。至於莫健來,美豬議題是一定會談,還有智慧財產權,和台灣在南太和拉美有鞏固邦交的需要等等議題。而美方也會摸索台灣內政發展的脈絡,未來可能的人事布局,當然也會拜訪朝野各界,和比較具有潛力的政治人物,或者過去比較少見但應該見的政治人物。 

  對於莫健和中國國民黨新北市長侯友宜會面,黃奎博分析,大概是美方認為侯友宜具有政治潛力,所以會去碰一碰,認識一下,侯現在看起來在新北的氣勢還不錯,美國可能覺得他未來可能變成國民黨主要領導人之一。

  至於國民黨主席候選人江啟臣跟郝龍斌,黃奎博認為,莫健不可能只去見其中一個人,要見就要兩個都去見,如果時間排不出來,理論上會兩個都不見,不會只見一個,因為會被外面穿鑿附會。

  至於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中台關係?

  黃奎博說,疫情確實減緩美中貿易戰步伐,因為目前美國相對受影響是少的,在經貿問題上還是秉持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意志,希望盡量壓迫大陸,不只是讓步且要做到承諾,可是中國大陸現在有很好的理由,現在全國都在積極防疫,沒有多餘時間處理這些之前已經談過或正在協商的事情,這很有合理性。

  所以就大陸立場來講,猜測是大陸會先拖延一下,因為美國要進入總統大選,美國政府高層可能會是另一個風景,更不用說萬一特朗普沒選上,那美國後續者的經貿談判是怎樣,至少是另一個機會。目前看來,美國可能當選的人,對中國經貿談判策略都沒有非常偏激,至少還在可預測範圍內,所以中方未嘗不是在等待另一個機會,原則就是能拖就再拖一下,這是很合理的判斷。

至於台灣在美中之間能扮演的角色?

  黃奎博說,在某種程度上,美中關係本來是既競爭又合作,最近大家常常看到的是競爭面,台灣在這裡面本來可以扮演台海和平的催化者,台海和平並不表示要推動兩岸立即統一,而是可以找到穩定的局面,台海雙方至少透過政治協商方式,看看怎麼樣促進兩岸人民福祉,這是台灣單方面可做的,從過去馬英九執政的例子來看,這樣的狀況並不是不可能,也就是大陸會願意跟台灣就台海和平穩定大方向大原則願意坐下來談,雙方也做出實質的成果。但現在台灣的角色就很微妙,兩岸關係逐漸惡化,兩邊都有類似惡性螺旋的情況,所以局面愈來愈差。

  黃奎博向中評社分析,換句話說,台灣在美中衝突角度來講,其實扮演了添柴火的角色,因為台灣目前的大陸政策跟馬政府不一樣,導致台海關係回到過去衝突的狀態,等於美國必須要因應台海可能發生的衝突,美國以前在台海可以把政策重心放在經貿或科技人文等等合作交流,可是現在美國必須要因應台海緊張,投入更多軍事資源,變成惡性向下螺旋,變成不只大陸軍機艦繞台,甚至美國的軍機艦在台灣附近出現也變多,所以擦槍走火的機會絕對變大。

  黃奎博表示,所以台灣能扮演的角色,應該是避免因為台海有緊張的因子,而導致美國跟中國更多的軍事相互叫陣,台灣應該避免,因為如果擦槍走火,台灣是首當其衝,台灣應該想的是,怎麼促進台海和平穩定,不是怎麼樣讓美國軍機艦可以接近台灣。

  因為美軍接近台灣,可以解釋的角度一是,讓解放軍知道美國軍力沒有離開這塊地方,但另一部分,美國軍機艦接近台灣,是在執行航行自由行動,就是在告訴台灣跟大陸,你們過分聲張海洋主權跟權利,美國做這件事並不是只有對中國或對美國非盟友做,對自己盟友也會做。  

  黃奎博分析,所以這種自由航行行動,背後就是美國自己認定國際法的定義跟執行,認為自己是老大,覺得你們過分解釋海洋法給的權利,為了維護自由航行權利,該過來就會過來,甚至會故意過來,你的主權聲張我不承認,就直接過去了,可以算是兩面刃,一方面算是對中國秀肌肉,給台灣傳遞政治訊息,但一方面是在執行航行自由權。

  談到民進黨政府目前似乎完全押在美國一邊,對兩岸關係沒有想要去和緩的跡象?

  黃奎博表示,民進黨有人認為大陸遲早要跟蔡英文談,因為蔡第二次勝選,且拿了817萬票,有民意基礎,但這樣的想法太過於樂觀。如果蔡持續這樣對大陸的政策,在台灣內部又繼續搞去中國化擦邊球的事情,大陸絕對不會答應蔡的,不然就證明大陸過去四年方向都是錯的。

  黃奎博向中評社說,兩岸不好當然對大陸也是一種傷害,從大陸角度而言,或許他們認為是可控的,且對大陸整體利益傷害不大,大陸綜合實力基底很大,可以承受兩岸不好的風險跟損失。另外就是大陸這十年來變得愈來愈自信,會覺得兩岸關係,台灣要繼續僵在那邊,那就繼續,我這邊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來處理台灣問題,所以民進黨那樣的預判,機率不是零,但現實來講機率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