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登場

  【本報訊】為助推成渝經濟圈發展,深化四川省台聯與重慶市台聯交流合作,積極籌備7月26日至30日在四川省遂寧市舉辦的第二屆海峽兩岸橫山互動協作會議,應福建省台聯邀請,全國台聯副會長、重慶市台聯會長許沛6月18日至21日率川渝兩地橫山鎮相關人員一行10人首次聯袂參加了在福建廈門市和漳州市舉辦的第九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暨“兩岸好聲音·共築復興夢”文藝晚會。

  本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以兩岸“曲同調”為主題,有來自海峽兩岸的同名村代表、在閩台胞、專家學者等近百人參加活動。

  6月20日,主場活動第九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暨“兩岸好聲音·共築復興夢”文藝晚會在漳州市舉辦。全國台聯副會長許沛、福建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李文慎、福建省台聯黨組書記江榮全、福建省台聯會長江爾雄、福建省台聯副會長梁志強、福建省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蘭萬安、雲南省台聯副會長高素芳、全國台企聯副會長林伯彥等領導嘉賓出席。許沛、李文慎、蘭萬安分別致辭,台灣閩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主任陸炳文通過視頻連線致辭。

  許沛副會長表示,閩台同名村承載兩岸的濃濃親情,昭示著兩岸同胞的血脈傳承,這種同根同源同宗的親情鄉情,是我們中華民族無法割斷的永續香火,是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血緣基礎。

  “親戚越走越親,情誼越聚越濃。”李文慎副部長表示,希望通過兩岸聯誼活動,推動兩岸同胞一起秀鄉音、聽鄉曲、敘鄉情,將宗親紐帶薪火相傳,將同胞情誼心心相連,共同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與會領導嘉賓還為2020年兩岸好聲音閩南語歌曲演唱大賽獲獎選手頒獎,啟動2021年“曲同調·兩岸好聲音”海峽兩岸大型閩南語曲藝文化交流活動,並向嘉賓贈送《音同源 曲同調》書籍。活動通過網絡進行直播,線上線下共話鄉音。

  “閩台生態文化村”廈門海滄區青礁村院前社,地處廈漳交界,是民間信仰保生慈濟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也是“開台王”顔思齊的故鄉,在這裡不僅傳承閩台歷史文化,保留了原本的鄉村生態景觀,還引進眾多台灣手作產業。嘉賓們在這裡探訪了美輪美奐的紅磚古厝傳統民居,參訪青礁慈濟東宮、青礁村蘆塘書院、開台文化園等地,對整潔而具有特色的村容村貌、完善的鄉村休閑旅遊業發展,留下深刻印象,體驗了鄉村振興在廈門的良好實踐。嘉賓們還參訪了漳州閩南水鄉等地,感受閩南文化。

  晚會由“同名村·心連心”“音同源·曲同調”“新時代·鬥陣行”三個篇章組成,通過歌曲、舞蹈、朗誦等形式,回顧兩岸同名村的歷史淵源,展現兩岸在文化傳承上的一脈相承,展示在新時代發展機遇下,兩岸同胞在經濟、文化上攜手合作、互惠互利的豐碩成果,譜寫一篇“敢拼愛贏、攜手前行”的新時代絢麗華章。

  閩台兩地民俗曲藝文化同根同源,南音、錦歌、木偶戲、竹馬戲、以及閩南語歌曲等,在閩台兩地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承載著兩岸共同的鄉音鄉情。活動旨在傳承和發揚兩岸共同曲藝文化,促進兩岸基層民眾交流,讓參加活動的台灣宗親們在聽著鄉音鄉曲,品嘗故鄉美食,參訪閩南古厝中,拉近兩岸鄉親情感距離,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參加活動的台灣宗親紛紛表示,活動收獲滿滿,要將參加這次活動的見聞帶回去,鼓勵更多的年輕人也參與進來,讓他們知道根在哪裡。

  福建省台聯自2013年開始,每年舉辦“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活動主題從“尋根”“續緣”“共建”到近年來的“食同味”“婚同俗”“居同厝”“曲同調”,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宗親祖帶孫、父攜子一同參與進來,解鄉愁、敘鄉情,回到原鄉尋根謁祖,同名村成了同心村。

  本屆活動由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指導,福建省台灣同胞聯誼會、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福建省閩台交流協會、廈門市台聯、漳州市台聯、漳州市電視台、台灣閩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主辦,由廈門市台聯、漳州市台聯、泉州市台聯、龍岩市台聯、漳州市電視台承辦。

  據悉,重慶市台聯在福建省台聯的大力支持下,已連續7年參加聯誼活動,目前該項活動已成為渝台基層民間交流的重要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