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台灣神話破滅 香港人猛醒

  【本報訊】5月中旬以來,新冠疫情在台灣突然爆發蔓延,難以遏制。據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顯示,香港網民高度關注台灣疫情,尤其關注島內涉及疫苗的輿論風波。過去一段時間形成的台灣抗疫“光環”,已在香港輿情中暗淡失色,很多港人忽然明白過來:有內地的全力支持,是香港的幸運。

圖1 疫情爆發至今香港社交媒體對台灣疫情關注度以及在疫情總體關注度中佔比的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港台兩地人員往來、資訊互動相當密切,去年初疫情爆發以來,兩地涉及疫情的變化、動態以及防疫政策的調整,都相互牽動著彼此的敏感神經。如圖1所示,今年5月後本土疫情在台灣島內大爆發,港人對台灣疫情的關注度亦同步飆升,尤其是隨著香港疫情逐漸趨緩、本地“清零”記錄保持將近一個月,台灣疫情佔港人整體涉疫輿情的關注度佔比,已經連續兩個月維持在15%左右。

  而回顧一年來港人觀察、討論台灣疫情的情緒和傾向,則可以明顯看到一個轉折:去年初當香港本地陷入第一波、第二波疫情時,台灣則因切斷兩岸交流、對大陸嚴防死守而未出現社區傳播,不少港人對當時的台灣防疫表達出欣賞、肯定態度,再加上反對派泛政治化操作疫情、少數醫護“鬧封關”等影響,台灣屢屢被香港輿論拿來用於批評港府时的所謂“正面對照組”。

  不過,近期島內疫情“大爆疫”之後,台灣入境檢疫的疏漏、政府防疫的懈怠、民眾自我保護意識的降低、檢測與疫苗的緊缺等眾多問題暴露出來。這讓一些原本“仰視”台灣防疫的港人猛然醒悟到之前台灣的“防疫奇跡”只不過是碰運氣,民進黨政府的種種防疫漏洞和港人詬病的港府防疫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更有港人直言,台灣過分沉醉在“光環”之中,忙著在國際舞台上賣弄炒作,實際防疫能力和思維已經大為落後,反而慶幸香港在內地支持和各界督促下,防疫逐漸走上正軌,倖免於疫情失控、疫苗短缺的困境。

  如圖2所示,沸沸揚揚的疫苗風波無疑是港人最為關注的台灣涉疫話題,關注度佔比接近四成,甚至超過台灣疫情本身。台灣因初期疫情受控而對疫苗接種工作過於鬆懈、怠慢,此次本土疫情爆發後全島上下一針難求、急盼疫苗的場景,給還在陷入是否有必要打疫苗爭論中的香港社會一個深刻的教訓,也令許多港人猛然清醒。

  不少網民感慨,香港幸虧有國家為後盾,疫苗供應充足,一些港人卻不僅不願接種,還表達出抗拒不屑的心態,實在令人感到悲哀。還有網民注意到,曾經有些人以台灣所謂“防疫神話”為例鼓吹“疫苗無用論”,為抵制疫苗接種造勢,但當前台灣疫下“慘狀”令上述假象不攻自破,對香港社會也是好事,不僅能督促更多港人接種疫苗,也再次提醒港人認清自己只有背靠國家、獲得內地支持,才會享受優待、獲得保護。

  與此同時,台灣民進黨政府拒絕大陸疫苗、卻接受日本棄用的阿斯利康(AZ)疫苗後,島內不斷傳出嚴重副作用及死亡案例,也引起許多港人的批評,指台灣官方的做法完全是政治掛帥,全然無視民眾生命健康。還有港人表示,相比日本把即將過期的問題疫苗丟給台灣,台灣求之不得的復必泰疫苗卻在香港打得很慢,快要放到過期,感歎有些人“不知感恩”。

圖3 疫情爆發後港人在台網絡社群對整體疫情以及台灣疫情關注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由於一些港人早期就選擇在台灣置產、定居,再加上近年來不斷有港人移居台灣、港生赴台就讀,此次疫情在島內爆發、蔓延,也引起在台港人社群的關注和緊張(如圖3)。由於疫情爆發後港府收緊對台“回港易”免檢疫政策、令兩地往返成本大幅增加,許多在台港人陷入了“想回港避疫、又望而卻步”的兩難尷尬境地,只得相互提醒在當地注意安全、遵守防疫規定,顯示出一種無依無靠、明哲保身的情緒。

圖4 近兩年來涉及港台關係及港人移居台灣輿情的關注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不少有意移居台灣或正在辦理相關手續的港人,看到台灣當地疫情如此嚴重、防疫和抗疫措施如此無力後,移居台灣的念頭產生動搖,更有人決定推遲或取消相關計劃。如圖4所示,此次台灣疫情的爆發,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港台關係的關注度,但港人移居台灣話題的熱度則持續在低位徘徊,說明此次台灣防疫破功,以及暴露出來的治理短板、對民眾極不負責的態度,都令台灣在一些港人心目中“光環效應”進一步褪色。

  中評智庫認為,台灣疫情惡化,人民性命深受威脅,令大陸同胞及港澳同胞都十分難過與同情。非常遺憾的是,儘管具有足夠的能力與實力,卻因為巨大的政治障礙,無法施以援手。這是兩岸關係也是港台關係難於彌補的損失。由此及彼,港台關係惡化實非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