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連日來,上海本土疫情牽動人心,前天,上海通報了3例新增,為此,記者們兵分多路,記錄下了全城抗疫的場景。交通防疫全面升級
為更好地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市交通系統近期加強了疫情防控工作。上午,記者在浦東機場地鐵站入口處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紅外測溫儀前仔細核查著每位進站乘客的體溫。“溫度超過37度3,我們就會叫站內的站長,還有站內的民警一塊處置,了解旅客是否是從高危地區來的。”
除了體溫檢測,地鐵還加強了對站內工作人員的防控工作。以往,全站工作人員需要至少每14天提交一次核酸檢測報告,為了應對近期的疫情狀況,地鐵方面表示會增加檢測頻率。
图片
公交系統則在近期推出了多項疫情防控措施,例如增加大型公交樞紐站點的測溫要求,加強車輛消毒等。與此同時,市民也表示在乘坐公共交通時,會做好個人防護並積極配合防疫工作。“
發熱門診加強儲備
上海此前新增的確診病例中有醫護人員,這給防止院內感染敲響了警鐘。在瑞金醫院的發熱門急診區,每一位前來就診的病人都需要詳細填寫流行病學調查表,記錄下詳細的信息。
為實現發熱病人"不出門"的就診方式,掛號、收費、檢查、檢驗、取藥、治療、留觀等環節都被安排在同一個區域。進入該診區的病人,都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採樣,檢測的實驗室也在診區內,病人不用離開,結果出來後,就能前往診室就診。
按照院方的預案,發熱門診的人員、設備、病房都有相當的儲備量。記者了解到,發熱門診採取了嚴格的人流管控,人數超過10人時,所有病患都需去門外等候,期間,工作人員還會不斷提醒大家注意排隊間隔。
與此同時,工作人員也加強了自身防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表示:“穿脫防護服,尤其是脫防護服的環節,絕對不能被污染。我們裝了一個監控儀,看他們脫的時候是不是規範,一旦不規範,有接觸暴露可能的話,第二道防線馬上跟上,加強消毒。”
此外,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還有嚴格排班,每4小時一班,避免“疲勞戰”,在充分休息的前提下,所有人員定期進行核酸檢測,並且每日做健康狀況監測。
超市菜場嚴守“舌尖上的安全”
上午10時,浦東疾控人員在集市門口換上一級防護服,準備開始流通環節採樣。在一個攤位前,接著給採樣管編號,填寫採樣單位、樣本名稱、採樣時間,並記錄在冊。
除了對水產品、肉類等進行採樣,疾控人員還走遍了整個市場,案板刀具採一採、地溝表面採一採、養殖用水採一採、經營人員的手部樣本也用拭子擦拭一下……採集完成後,樣本會被送進實驗室,3到4小時之內就能出結果了。
隨後,記者又跟隨疾控人員來到了 冷庫工人身著橙色棉襖,戴著白色棉紗手套,疾控人員隨機叫住一位工人,採集了他手部和外套的樣本;
據了解,浦東新區共有300餘家農貿市場、大型超市、批發市場和電商冷庫。截至目前,新區疾控中心採集食品相關樣本19734件,食品內外包裝1018件,環境和從業人員27981件,在長達15個月對超市、農貿市場等銷售終端的採樣過程中,疾控一直沒有檢測出陽性樣本,守護住了大家“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