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愛的人傷我最深~家內性侵受害者


大人常說外面的世界充滿會傷害他人的人,要小心謹慎,但,若是這樣的人出現在家裡,甚至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呢?「他怎麼可能這樣,你為什麼要說謊!?」、「一定是你做了什麼勾引人的舉動他才這樣」、「他不是故意的。」前述質疑的語句聽在家內性侵受害者耳裡猶如將其推入更深的深淵。事實上,這些話語常出自家內性侵受害者周遭親近親友的口中。最親近、依賴的人卻也是傷害自己至深的人,而求救的訊息不但未讓自己受到保護,反而讓自己遭受責難非議,身心皆面臨難以抹滅的痛苦,甚而影響往後的親密關係、家庭關係等。
依據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110年統計資料,「家內性侵」案件佔全部性侵案件的18%,意即10位性侵受害者中有近2位是家內性侵受害者。其中又以未成年為多數(12~18歲佔28%、6~12歲佔21%、0~6歲佔10%),佔近六成人數。家內性侵加害者則以直系親屬為最多(佔34%)。數據僅呈現出有被發現、通報的人數,實際上有許多需要立即受到保護的人們仍身處於泥淖中,無法脫身。
家內性侵受害者多為未成年,這些孩子們在進到專業人員的協助系統前,身旁的親友更是重要甚至關鍵的角色。然而加害者在家中常掌握著足以撼動整個家庭的重要的資源(經濟來源、性別權力、情感支柱等)。加害者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受害者或親友卻又得依靠這個傷害自己的人才得以生存,或者不順從將遭受更多的傷害,複雜的家庭動力等種種因素導致受害者有苦不敢言,或啟動自我防衛機轉淡化一切。有時即便勇敢地表達,卻被旁人有意無意否認或掩蓋,受害者因而成為為了讓這個家繼續運轉、保持平衡下的犧牲者。
社會文化與教育氛圍的形塑下,家內性侵案件容易錯過介入的最佳時機,增加後續處遇的困難度以及需花費的時間,因此更需要你我平時多加地留意。若身邊出現受害者,勢必會感到震驚,為了避免對當事人的二度傷害,適當的回應更顯重要:
1. 傾聽、同理:允許當事人表達任何感受與想法
2. 不臆測、批評、評論當事人
3. 陪伴/轉介:在能力所及給予當事人陪伴與協助(驗傷、法律途徑等),若當事人的狀態已超過其身心可負荷的範圍,務必陪同尋求心理專業資源
政府與民間皆有許多求助資源,身體的傷或許會好,但心裡的傷可能從此伴隨著當事人甚至是身邊親近的親友一輩子。勇敢地說、誠懇不帶批判地傾聽,若身邊沒有可傾訴的對象,高雄「張老師」中心1980專線提供社會大眾心理輔導服務,在電話的另一頭等候您的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