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五屆海峽兩岸中山論壇(以下簡稱“中山論壇”)中山大學分論壇9日上午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大學開幕,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孫中山的發展觀與中國式現代化”專題進行深入研討。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開幕式上致辭時,結合兩岸發展近況介紹孫中山的三個層次發展觀,認為兩岸能看到遵循中山先生遺訓的痕跡,大陸的迅速發展正是中山先生所期盼的。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截然不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根基。宋楚瑜最後呼籲,要如中山先生所說,要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做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兩岸和平統一的共同大事。
在宋楚瑜看來,中山先生的發展觀可分成三個層次:追求民生經濟發展、致力基礎設施建設、善盡世界大同責任。
宋楚瑜認為,中山先生發展觀的第一個層次,是要急切地解決中國幾百年來的民生問題。中山先生在《建國大綱》裡明確的指出,建設之首要在於民生。所以必須要完善食、衣、住、行、娛樂這六大需要,並且要達成足民食、裕民衣、樂民居、利民行,要發展教育,讓全國的民眾能夠真正振興起來,所以可以憑借第一個最重要的發展觀,來謀求中國經濟實業的發展。
“我們在兩岸之間都能看到遵循中山先生遺訓的痕跡。”宋楚瑜指出,國民黨吸取了在大陸失敗的教訓之後,在台灣發展中小企業,並於1968年推動九年義務教育。大陸更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能把“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攻堅工作落實,做到真正讓將近一億的人口脫離貧窮,這就是中山先生所說的發展觀中第一個最重要的內容——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這是中山先生真正所期盼的,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活得像樣,讓全世界的人不敢輕視中國人。因此我們可以知道中山先生不僅要發展經濟,而且特別重視發展過程中的分配,正如中山先生所講到的“分不分配,分配合不合”,他首創的概念是要建立一個立足點的平等、機會均等的公道,每一個人都能夠共享經濟發展的模式,而不是在形式上的平頭主義。
第二個層次,是要厚植中國國家長遠發展的綜合國力,也就必須踏實地做基礎建設。宋楚瑜認為,中山先生在發展基礎建設實業計劃中提出,道路是建設著手的第一端。中國大陸今天的高速公路、高鐵、橋梁、隧道、海港、漁港和礦業的發展,比中山先生當年所規劃的更讓人嘆為觀止,更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取得今天自豪的成就,說明我們沒有忘記中山先生的遺訓。
第三個層次,中山先生強調在中國富強之後要善盡世界的責任。宋楚瑜指出,孫中山先生的遺囑裡很重要的內容是要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共同奮鬥。孫中山先生發展觀的第三個層次就是讓我們不要忘記發展好之後幫助其他人,大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人要相互合作。
對於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宋楚瑜提出兩點見解。第一,全盤的西化不全是現代化。西方的現代化衹有外形,內涵上失去了對傳統中國的塑造和基本的中華文化精神。
第二,西方的現代化和西方的所謂西化不一定適合其他國家。每一個國家自己的傳統和特性,他特別強調,西方式民主制度未必能夠一體地適用全世界其他的民族和地區。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追求團結套利,也不是追求高樓大廈,更不是追求股票飄漲,而是追求物質的進步、生活的便利,追求以中華文明精神為指標,建構人文價值觀。
宋楚瑜認為,這一人文價值觀至少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建構以民為本的政治觀,這一價值觀政治觀是中華文明現代化最重要的主題;二是要發展以均富、互利互補為目標的經濟觀;三是要發揮人盡其才的教育觀,每一個人都要有機會學得一技之長貢獻社會,通過教育的均等,人人都有攀升社會階級公平的機會;四是要推動天地人合一的生態觀,人類不能只看到為自己的經濟發展,還要看到世界潮流、地球變化,特別環境氣候的變化,人不能永遠認為人定勝天,要強調青山綠水勝過金山銀山,這也就是要加實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實現天地人合一;五是要追求族群和諧,相互尊重,相互敬重,這一人文觀是全世界最缺乏的。中國一直強調,中華民族各個不同的民族一律平等,並且和其他的民族國家也和平相處。宋楚瑜表示,這五個層面是他所認為的中國式現代化要追求的重點。
“正如中山先生所說,我們要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什麼是做大事?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兩岸和平統一才是大事!”宋楚瑜最後疾聲呼籲,現場掌聲陣陣。“一起攜手共進,共同奮鬥。國家不可亂,國土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讓我們齊心協力,一起完成這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