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趁颱風天與分享一個神秘海洋小故事:您對百慕達三角的印象是什麼呢?是船隻與飛機頻繁失事區?是神鬼奇航的幽靈海域?在這片神秘的北大西洋中,有一片金黃色的海藻森林,名為「馬尾藻海」。它就像一座海上漂浮雨林,布滿金黃色的海藻,孕育無數生命,也是許多遷徙物種的中途停靠站,成為全球生態最豐富的地方之一。
*魚群在馬尾藻海活動,猶如一座海上雨林是生態最豐富的海域之一。但這片海域使用了總長近兩千公里的延繩釣魚線,設置大量魚鉤,捕捉鮪魚、劍魚和鯊魚,讓豐富的海洋生態出現失衡危機。
馬尾藻海提供海洋生物充足的食物,例如:鯨魚和鯊魚等大型魚類,喜歡在這裡覓食、繁殖孕育更多小生命;小小綠蠵龜會在馬尾藻中攝取養分、築巢,成為最佳庇護所;海鳥會在此停靠休息,補充體力繼續飛行。
今年 5 月,綠色和平船艦為了探索這片既神秘又驚奇的海域,展開了為期一年的生態調查之旅,出動兩艘船艦,計劃於 7 個站點(包含加拉巴哥群島、馬尾藻海、斯里蘭卡可倫坡、夏威夷天皇海山群等)進行生態研究,為設立海洋保護區蒐集證據。
然而,我們發現,馬尾藻海內有大量的「延繩釣」(drifting longlines)漁船, 這是一種工業式捕撈漁法,從漁船放出長達 20 公里至 100 公里的魚線漂浮在海面,漁線上有大量放有魚餌的漁鉤,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馬尾藻海上的延繩釣漁船總計使用了約 1,980 公里長的漁線,相當於臺灣海岸線全長的 1.5 倍!這種捕撈方式不僅過度捕撈目標魚類,還會誤捕海龜、海鳥和鯊魚等非目標物種,導致生態失衡。
百慕達三角屬於公海海域,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可以規範延繩釣的活動行為。而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海洋公約》可以針對公海中重要的海洋生態區,設立海洋保護區網絡,以減少工業捕撈對於海洋的破壞行為。
好消息是,聯合國已於 2023 年通過《全球海洋公約》,接下來須要 60 個國家完成簽署和批准的程序,即能使公約正式生效,邁向 2030 年保護 30% 海洋,目前已有 8 國批准公約!3
您的關注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綠色和平船艦為了即早讓公約生效,馬不停蹄地展開航行,採集重要海域的海水樣本,研究該海域的生物多樣性,並以科學研究報告,為的就是要向各國政府證明設立海洋保護區的重要性與急迫性,督促國際領導人做出關鍵改變。
因為有全球 550 萬海洋守護者的聲援,歷經 20 年的努力後促使「全球海洋公約」正式通過。而也因為有全臺 16 萬人的支持,臺灣首部以保護海洋棲地為核心的法律《海洋保育法》更在 7 月 12 日正式三讀通過!
律法的通過只是開始,我們將持續監督主管機關接下來必須透過科學監測,全面盤點臺灣海域生態資源現況,並透過分級管理、資訊公開機制,穩健推動海洋庇護區劃設;綠色和平也將持續動員全球團隊,積極推動各政府加速完成批准公約,擴大串連海洋保護區,實現設立海洋生態廊道。我們正極力爭取《全球海洋公約》在 2025 年 6 月的聯合國海洋大會或之前正式生效,為海洋爭取完善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