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二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於5月28日在北京開幕,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在開幕式中致辭。洪秀柱在表示,今日有幸在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記憶與文化情感的土地上,與現場嘉賓共同探討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她感到榮幸與感動。
洪秀柱強調,中華文化是我們共同的精神血脈。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懷有深厚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這份情感不僅源於民族認同,更有著堅實的歷史依據。以文字和語言為例,眾所周知,哲學思想的根基在於語言,漢字的獨特性塑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與情感表達。漢字的綿延傳承,更使得中華文明得以跨越五千年時空,縱貫萬里山河,古今對話暢通無礙。五千年來,中華文化如涓涓細流,雖歷經戰火與風雨,始終生生不息、歷久彌新。
洪秀柱認為,海峽兩岸同胞共享相同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基因,無論在經典文學、儒釋道哲學,抑或書畫藝術、詩詞歌賦與戲曲創作等領域,都保持著同根同源的文化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僅是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更是攜手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基礎。我們始終堅信,文化是一個民族永恒的精神根基,是一個時代生生不息的內在脈動。縱使社會制度存在差異,世代更迭帶來語言生活的變遷,但文化的根本特質依然深深植根於我們的典籍文獻、傳統節慶、習俗禮儀與價值信念之中,代代相傳,薪火永續。
洪秀柱進而強調,在當今全球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文化已不僅是我們需要珍視的歷史遺產,更是面向未來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撐。作為擁有共同語言文字、共同文化根源的兩岸同胞,我們既共享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記憶,更肩負著共同開創未來的重要使命。在文化傳承方面,我們需要讓中華經典著作突破傳統典籍和博物館展品的局限,真正成為年輕一代樂於吟誦、內心向往的精神財富。特別是中國的文學詩歌作品,作為民族情感的自然表達,如何通過準確優美的外文翻譯,讓世界各國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也能真切感受中國人的心靈特質,這是我們在文化傳承與弘揚工作中需要重點推進的工作。在文化創新發展方面,我們應當共同努力推動中華傳統美學與現代生活方式、科技應用的有機結合,從書法戲曲到影視動漫,展現文化生命力。我們更可以合作發展,讓文化產業成為經濟交流的新的橋樑,讓世界透過中華文化更加的理解跟尊重我們的價值與情感。
針對目前的兩岸格局,洪秀柱遺憾地表示,台灣曾經完整地保存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近年來民進黨當局為了推動“台獨”,刻意以“本土化”取代中華文化,甚至於透過錯誤的史觀教育跟政策限制兩岸的文化交流,這種做法無疑是要刨去中華文化的根基,削弱台灣文化的軟實力,更斷送了兩岸借由交流激蕩出創新成果的寶貴機會。
她進一步指出,反觀大陸,隨著經濟增長與科技飛躍,文化產業日益蓬勃,不但向世界展現了強大的文化自信,也讓中華傳統文化煥發新的風貌。例如,去年大陸推出的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以及動漫《哪吒2》,結合了東方美學、神話敘述與現代科技。《黑神話·悟空》的銷量超過了2800萬套,營收高達90億人民幣;《哪吒2》更創下了包括大陸在內的156億人民幣的票房,在全球動動漫電影票房排名中位居第一,這兩者都風靡全球,不僅展現了我們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的國際吸引力,更證明文化與科技融合所蘊含的偉大潛能。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樣深具文化價值與創意的作品,在台灣卻被貼上了“文化統戰”的標簽,甚至遭到“國安”單位的示警,這不僅僅是對創意的不信任,更是對自身文化資產的錯誤詮釋。事實上,文化從來不應該成為分裂的工具,而應該是連接的橋樑,唯有超越意識形態的藩籬,兩岸才能共同讓中華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洪秀柱表示,雖然兩岸在政治制度上存在差異,但我們血脈相連、同根同源的文化情感始終是最深刻的共鳴,也是促進相互理解、包容與和平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台灣文化的根基源自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曾經是台灣引以為傲的金字招牌,台灣的流行文化也曾在全球華人圈引領風潮。兩岸在科技與文化軟實力方面各有所長,若能攜手合作,特別是借助年輕一代的力量,運用AI、影視動畫等現代創作工具,必將產生1+1大於2的創新成果,為中華文化開創嶄新的未來。
最後,洪秀柱引用錢穆先生的話指出“中華文化的生命在於不斷的吸收外來,卻又能夠保持自我,這正是中華文化得以歷久彌新的智慧與韌性。”她呼籲大家以更廣闊的視野談論中華文化,將其置於世界文化體系中審視。文化本質上是一個民族對其所處自然與人文環境的創造性回應。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文化的發展必然要面對全球化的影響,唯有應對挑戰才能保持其活力。中華文化與世界接軌,一方面可以在傳統智慧的現代轉化中去蕪存菁,另一方面也能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領略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智慧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