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城/山城報導】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張世杰,沈原民日前發表「枇杷灰斑病的預防及管理」供農友參考。
他們表示,枇杷灰斑病之病原菌可藉風及雨水傳播,為害芽、葉片、枝條、花及果實等部位,主要出現於葉片,以新葉發病較嚴重。葉片被害時初呈黃褐色小斑點,後逐漸擴大,病斑略突起,中央呈灰白色並長出黑色小點,嚴重時葉片捲曲,新芽生長受阻;枝條被害時表皮裂開、脫落或凹縮,甚至枯枝,花蕊則褐變乾枯而脫落,幼果被害初呈彎曲粗糙狀,成熟後呈水浸狀腐爛。隨罹病率增加,枝條葉片數減少且開花率降低,影響果實產量及品質。
本病主要發生在高溫多濕季節,中部地區以六|九月為主要發生期,氮肥過多、枝條過密、陽光不足,皆有助於病害之猖獗。預防及管理措施包括(一)加強果園管理,注意修剪,保持果園通風良好、日照充足,並清除罹病枝葉與落葉;(二)適時適量施肥,避免氮肥過多;(三)颱風過後或枝葉被機械傷害後應立即施藥,依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有快得寧、護矽得、平克座及克熱淨等,每隔十至十四天施藥一次,並注意安全採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