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城/山城報導】新社青年農民廖秉鋐返鄉務農成功,被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譽為「黃金青農」。
台中場表示,台中市新社區為全國最高海拔栽種文心蘭的切花地區,園區一眼望去有如黃金般的夢幻,廖秉鋐與弟弟從小在花園裡打滾,跟在父母身邊學習,耳濡目染下對文心蘭採收、集貨、分級裁切及包裝出貨等流程略懂一二,在他退伍前早已認定文心蘭為未來的志業。
傳統觀念認為從農缺乏前景,因此父親在他退伍後,不准他接觸家裡的蘭花產業,要他出去創業,看看外面的世界,他先後從事工程師、機械鈑金師傅及科技廠高壓電配線主管等工作,但運氣不佳,二○○九年碰到金融風暴,在無薪假的壓力下,非自願離職的回到父親經營的秉薪蘭園幫忙,他也告訴父親自己想讓文心蘭揚名國際的決心,這讓原本態度強硬的父親,看到他堅毅的眼神及強烈的企圖心,終於點頭答應讓他試著經營文心蘭產業。雖然從小接觸文心蘭,但在外頭打拼的幾年,專業技術上略顯生疏,加上非農業科系畢業,下決心從頭開始認識文心蘭,並於二○一六年參加農委會吉時從農、青春築夢青年農民專案輔導計畫。
在學習的過程中,更發現要經營好一個產業,除了栽培管理外,還要深入去探討多樣化品種、產期調節及如何建構完善的生產體系等問題,學無止盡,很慶幸一路上遇到許多幫助他的良師益友,無論是同行的前輩或試驗改良單位的專家,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給了最大的關懷與技術上的協助。生產端無虞後,要開始煩惱銷售端的運作,為了拓展日本市場,廖秉鋐開始學日文,與貿易商接洽,積極推廣優質的文心蘭切花,銷售屢獲佳績,二○一○年擔任新社區花卉產銷班第七班書記,該班於二○一七年榮獲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
廖秉鋐自二○○九年返鄉從農,為因應文心蘭產業之市場需求逐年增加,透過育苗馴化場,種苗(成苗)栽培及切花擴大經營規模,至今已經營二九、六六七平方公尺,另外契作三五、○○○平方公尺供應日本、歐美、香港、大陸及澳洲等市場,充分供應市場需求,目前經營項目包括育苗年產量約五十萬苗、種苗成苗栽培十九萬五千株。文心蘭切花三五○萬支。為提升栽培技術也投入光控電動內遮陰設備,符合歐美市場需求,將文心蘭盆花栽培介質蛇木及竹炭改為水草,且採用蘭花病毒檢測體系,加強去除病毒技術,選育健康種苗,以及選育Baby Face、純黃三唇瓣等品系。此外,台中場花卉專家輔導其文心蘭輸荷蘭瓶插壽命之品質測試及文心蘭溫網室設施改善作業。他也使用摘除側芽方式,實施產期調節,將九至十月盛花期調節延後自十一月至隔年四月採取,銷售至日本之拍賣價格由八十元日幣提升至二五○元日幣。
台中場分析,文心蘭切花內銷占十%、外銷占九十%,廖秉鋐外銷文心蘭切花與二家以上貿易商合作,並與日本外銷貿易商合作建立瓏園品牌及新社地區品牌,以雙品牌結合新社地區產銷班共同外銷日本市場,分散至多家貿易商,增加運銷成員銷售量與值,鞏固國際花卉市場的地位。另外也配合中華文心蘭產銷發展協會,外銷至中國市場,降低文心蘭外銷日本單一市場之風險,積極開拓歐洲外銷新市場,設計突顯品牌形象的包裝,加深品牌印象,以策略聯盟的訴求創造品牌差異性。
為確實掌握運銷成員產品品質及增產貨源,建立品牌信譽,維繫產業榮景,包裝集貨場採用產銷班共同選別、共同計價,空運外銷日本市場,以海運冷藏保鮮技術,降低運銷成本,提升品質。
目前農場採家族共同經營模式,由父母親與妻子協力經營,但切花採收及分級包裝時,需要大量人力支援,此時農場以交換工的方式與香菇產業配合,調度短期人力,紓緩缺工的問題,同時促進在地就業機會,臨時工及僱工共六人,目前台中市政府辦理的「青年加農、賢拜傳承」計畫,更獲台中場推薦為花卉類賢拜,帶領二位新進青年在農場內學習文心蘭栽培管理。
台中場輔導廖秉鋐以除側芽方式做產期調節,穩定貨源及增加產值,首創研發以產期調節後的植株側芽加工萃取製成文心蘭美白保濕面膜,增加收益。在外銷切花介質配方方面,以泥炭土、碎石調和使用,有效降低成本,使植株健康,增加開花株產量;採用二流體噴霧方式處理害蟲,減少檢疫機率,更改吸管固定文心蘭花梗技術,提高切花整體品質。
廖秉鋐經由陪伴的指導,除傳統家庭簿記錄農業支出與所得外,亦積極參加農糧署辦理之智慧農民經營管理系統訓練,利用Access軟體,e化記錄農事生產成本及收入,快速且即時的一指掌握所有生產成本資訊與經營成果,有效運用大數據系統累積的數據與資料進行未來經營決策分析及風險管理,提升自我競爭力及帶動農業產業資訊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