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城/山城報導】東勢區大茅埔青年邱安賢曾在新竹科學園區任職三年餘,之後返鄉務農,管理梅子、紅杮、高接梨、茂谷柑等果園成績出色,為青農回鄉創業成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邱安賢現年三十三歲,住慶東理慶成五巷,畢業於成功國小、東華國中、卓蘭高中、中華大學工業管理系,曾在台積電及德商DHL公司任職三年多,深感年輕人在外地工作,薪水雖有三萬餘元,但想存錢非常困難,適逢其父邱世光務農多年,年齡漸老,無法負擔粗重工作,邱安賢乃於五年前返鄉務農,接棒管理果園。
邱家在大茅埔莊附近有梅園三分地、紅柿六分地、高接梨六分地、茂谷柑三分半地,四種作物的農忙時期剛好平均分配於一年之中,四種水果價格高低起伏,正好分散風險,不會集中於單一水果,避開果賤傷農的窘境。
邱安賢除了跟父親學習果樹栽培經驗外,也參加台中市青年加農計劃,到潭子區農業達人蕭宗仁的果園學紅杮、茂谷柑的栽培技巧,以四、五年來返鄉務農的經驗,他認為青年務農比在外面工作更容易存到第一桶金。
邱家三分地梅園樹齡為三十餘年生,今年剛採收完畢,平均價台斤四十元,最高五十元,七十棵梅樹收成近三十萬元,由於梅子從十二月剪枝,開始施肥,噴藥,至翌年四月底即採收完畢,屬於產期短、省人工的水果,投資報酬率還算不錯。
邱安賢於國曆十二月底跨年前完成梅樹剪枝,將徒長枝剪掉,綠色結果枝剪尾(全枝的一半);國曆一月盛花期施獅馬鈣大肥,一包二十公斤施十五至二十棵,國曆二月至四月以少量多餐方式施四至五次追肥,約每隔十五至二十天散撒一次青山牌半有機肥,三分地用量四至五包(每包三十公斤),施完肥立即灑水補充水份,促進肥料分解;至採收前三週施獅馬牌藍肥,三分地用量三至四包(每包二十公斤)。
梅樹於剪枝完後噴夏油二百斤水一千五百㏄+大滅松一二五㏄進行清園;開花一、二朵時噴大生+大禧,防治黑星病及吹綿介殼蟲;收花時噴大生一缸水八兩+億力二兩+第滅寧一○○㏄;中果期噴萬靈粉一包三缸水+益達胺一缸水五○㏄;從頭到尾用藥很省,但需注意樹上有葉子時只能用水劑,不能用乳劑,以免落葉;剪枝後的枯枝最好集中燒毀,杜絕病源;而園內要多種一些不同品種的梅樹,以供交花授粉之用,邱家梅樹以薄皮梅為大宗,其餘則有七、八種不同品種的梅樹。
邱家的六分地紅柿約四十年生,前年最高賣台斤四十五元,平均台斤三十元,由於紅杮也是省工的果樹,收益比高接梨還好;他們於九月底至十月中旬採收,果實採完後即可剪枝,主枝留三至四根,依次留亞主枝、側枝、結果枝,採自然型,枝條維持一個平面,不要重疊,結果枝留筷子大小的枝條,太粗就剪掉,由於柿子開花結果在尾端,千萬不能剪尾(與梅子相反);剪枝完施下四號複肥,一分地用六包(每包四十公斤)當禮肥;至五月中旬第二次生理落果後,施忠誠有機質肥料(或輪用劉記有機質肥料),三棵樹用兩包(每包三十公斤),有機質肥料最好挖溝施下,但他們人力不足,只好散撒;至中果期施青山牌半有機肥,六分地用量七包(每包三十公斤),採收前施獅馬牌高磷鉀肥,六分地用量四至五包(每包二十公斤)。另於每二至三年進行土質改良,於落葉時散撒苦土石灰一分地六至七包(每包三十公斤),再僱工翻耕入土。
紅杮於清明節前後斷水,即第一次生理落果剛開始時用寬版特殊鋸將樹鋸一圈,而不傷及木質部,可提高著果率;至五月初第二次生理落果後疏果,將畸型、朝天、起稜的果粒摘除,一根結果枝只留兩粒漂亮的幼果,可提高品質。
紅杮於剪枝完後清園,噴夏油一缸水一千五百㏄+硫黃粉一包三缸水+安息香酸一包兩缸水+陶斯寧一缸水一二五㏄;國曆四月中旬果粒如小姆指大小噴大禧一缸水一百㏄+撲克拉五十㏄+大生粉八兩+微量元素一二五㏄;此後防治吹綿介殼蟲可用百利普芬一百㏄,或第滅寧一百㏄+益達胺五十㏄;防治夜盜蛾可用捕蛾燈;防治果蠅可用大禧一百㏄,或於果園周圍懸掛誘殺劑,數量不要超過八個,以免懸掛太多,果蠅蜂擁而來,造成反效果,也可用黏紙板防治。
紅杮適合在山坡地栽植,果實色澤比較漂亮,顆粒也比較大,它一年四季都可修剪;最好將樹型矮化,利於採收,而且枝條不要過多,保持適中,讓通風日照良好,且做好疏果工作,自然能生產高品質的紅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