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城/山城報導】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新近研發果園乘坐式施肥機,為省工高效的施肥利器。
台中場指出,台灣是水果王國,四季皆可生產各類水果,中部地區之台中、彰化、南投等三縣市,果樹栽培面積逾五萬公頃,佔全國二七%強,產量及產值分別為七十萬公噸、二五○億元,並以梨、葡萄、柑橘、甜柿、番石榴與紅龍果等尤富盛名。這些多年生果樹,每年採收後之休眠期需進行斷根及施用有機質肥料,早期作業方式係於樹冠下,以中耕管理機或小型挖土機挖掘環形或幅射溝,再由人工施肥與覆土;另栽培期間之追肥撒施亦相當耗費人力,再加上現階段農村人口老化與外移,益顯果園生產管理之勞動力不足,亟需機械化輔助作業。鑑於此,台中場與立揚農機械廠合作開發果園乘坐式施肥機,並完成技術移轉與商品化生產,期減輕果園施肥辛勞、提高作業效率,協助改善部分農業季節性缺工問題。
台中場說,果園管理工作非常繁複,包括整枝修剪、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蔬果及割草等,其中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生產力、避免環境污染、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並且降低生產成本,所以農政單位近年來積極推動合理化施肥,希望達到最優質化的生產管理。
而果園施肥方式相當多元化,包括挖溝條施、鑽孔穴施及表面撒施等不一而足,台中場及其他試驗研究單位也曾開發應用相關之作業機械,惟部分機型尚未符合市場所需,採行人工施肥者仍為普遍。由於現階段農村勞動力短缺與高齡化,果農對於施肥機械化需求極為殷切,本項技術即針對果樹冠下撒施有機質肥料作業,試驗開發一台四輪傳動、四輪轉向之乘坐式施肥機,以期提升果園施肥管理效能,進而擴大生產規模與產業競爭力。
完成之乘坐式施肥機組成架構包括:二一.五馬力水冷式四衝程柴油引擎為動力來源,配置於操作者座椅後方,變速箱檔位具有前進六速、後退二速選擇;不鏽鋼肥料桶之總容量七百公升,可承載約四百公斤肥料,肥料桶底部設有雙螺旋輸送軸,可將肥料向後方輸送,經由落肥口掉到二組圓形轉盤上,再藉由離心力將肥料向機體二側撒佈出去,其撒肥量、方向、角度皆可調整,亦可選擇單側或雙側撒佈作業。經由田間測試結果顯示,當施肥機以低速一檔行走作業,三一○公斤之有機粒狀肥料花費八.七分鐘撒施完畢,且單側撒肥最遠距離可達九公尺,經與人工施肥作業比較,每分地撒施五百公斤有機質粒狀肥料,機械作業效率較人工快五倍以上,相當於省工八十%。
台中場表示,果園乘坐式施肥機可達省工省時之效,相關技術與操作性能已達到實用階段,並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予立揚農機械廠與商品製作,有需要的農友可逕與該機械廠洽詢(電話04-25573124),足以解決部分施肥管理作業之辛勞與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