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昏暗中的明燈.星空的立法者

  【本報訊】教育部與文化部在今日晚間於台中文心森林公園「圓滿劇場」舉行一場盛宴,台灣科學節 戶外大型科學藝術舞台劇。整個場次大綱分別為十場,從尖端科技的演講,導入丹麥宮廷的決鬥,與趣味數學的比賽至天文城堡的參訪,以及天體真相的浮現和發現橢圓的喜悅,宗教法庭的審判、家人逝去的悲涼,直至丹麥新王的逆襲,仰望天國的喜悅。整場精彩完美的演出,獲得全場千人的熱烈掌聲迴響。

  主要以歐洲中世紀的天文發展,在連續不斷的宗教戰爭與獵巫審判及瘟疫肆虐,簡直民不聊生,而在這個世紀卻還是有人能帶領全人類在認知宇宙道路上奮力前行,他就是「克卜勒」。

  「克卜勒」是近代歐洲科學革命的主要人物之一,十六世紀中葉,天主教會主導世人的宇宙觀,堅持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說」,卻在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雖在觀念上往前邁進一大步,但「哥白尼」使用的是「圓形」軌道,在預測行星運行上誤差仍大。憑「克卜勒」與丹麥天文學家「第谷」是師徒關係,他承襲了師傅的精準數據,終於發現行星軌道原來是「橢圓」的,而歸納出了我們熟知的「行星三大運動定律」,也能準確地描述太陽系天體的運行。因而推翻了天主教會錯誤的宇宙觀,因此被後人稱為「星空的立法者」。

  藉由舞台劇與藝術的演出,讓人們學習到的是科學。前人走過的道路是「歷史」,後人能留下記憶的方式是「戲劇」。透過舞台劇呈現方式,更能讓我們加深與學習到更多我們不知道的歷史與科學,對於親子互動中也能有著更不一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