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議員莊玉珠關切校園電子圍牆等安全議題

 【本報訊】莊玉珠議員於市政總質詢再度建議,臺南市學校應重新思考再建高牆,以保護學童安全。教育局表示,開放校園不能走回頭路,教育局結合警政、民政、社政、校外會、各社區關懷據點及鄰里長的安全網絡,並落實校園安全管理面向,督導各校加強各項校安措施及宣導,並強化學生自我保護之意識與能力,平時即進行演練並依各級學校重大緊急校安事件處理流程應變。

 教育局督導各校加強各項校安措施,例如:落實校園門禁安全管制、加強校園巡邏、完善校園警監設備、課後社團地點集中、成立校園周邊愛心服務站、加強宣導校園安全教育及演練等,並結合社區民眾、志工成立巡守隊。

 硬體設施方面,學校應定期檢視校園監視(錄)器材及緊急求救鈴、照明設備、電子圍籬等設備,以發揮安全網絡的功能。105年度增置校園監視系統暨相關安全維護設備,計核定299校次,4千餘萬元。今年度也有72校爭取教育部強化校園安全防護工作補助經費1,328萬元,發揮校園安全防制及警示功能。另設置56位校園駐衛警人力,預算1,792萬元;無駐衛警者則核編系統保全經費1,100萬餘元,合計約2,892萬元。

 有關莊議員關切電子圍牆設置情形,教育局說明,105年度試辦裝設電子圍籬計補助5所國中(延平國中、安順國中、柳營國中、建興國中、大成國中)、5所國小(大光國小、永福國小、正新國小、文元國小、德高國小)。目前各校有監視系統(含電子式圍籬)更新或修繕需求者,除可提報教育局設備更新修繕計畫外,106年度國教署亦有相關校園安全防護計畫可供各校提報申請,由各校考量校園週邊環境及校安弱點,自行評估校內監視系統設置類型,進行監控安全設備規劃及設置,教育局及中央相關計畫皆無規定學校以何種監視系統類型為主要申請內容,依各校現況及需求因地制宜,整體計畫補助絕無偏重或輕忽某特定區域,一切皆尊重學校需求辦理,以保障師生民眾安全為最高原則。

 教育局說明,圍牆降低後,增加視覺穿透性,有效減少校園死角,在開放與管理間取得平衡,社區與學校互動更為密切,社區也成為守護校園安全的重要一環。 以綠籬取代圍牆,可使校園與社區結合的更緊密,也有美化景觀的好處,且圍牆再高,有心人士想進入,仍是防不勝防,無法完全防止犯罪行為。更重要的是透過學校課程與教學活動,強化學生自我保護之意識與能力,避免落單,並加強宣導校園安全教育。

 校園安全管理面向並非僅靠學校硬體設備,包括門禁管理與上放學安全路線,整個維護網路結合警政、民政、社政、校外會、各社區關懷據點及鄰里長。教育局呼籲家長和學生要提高警覺,配合校園安全地圖,校園內危險角落雖已有裝設安全設備,但仍儘量避免單獨行動,發現任何可疑人物,隨時與校方連繫,做好周全防範措施;學校與社區關係密不可分,也請社區與學校合作共同來關心學童安全,完善校園安全之多邊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