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歷史建築麻豆護濟宮修復工程即將完工,廟內保有重要的古匾、彩繪、剪黏泥塑、木雕等珍貴文物與工藝作品受到關注,廟方邀請「2017年薪傳獎」民俗工藝類的得主廖慶章操刀,重繪12堵壁畫,透過壁畫重繪結合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之傳統彩繪技術,讓廟宇更具創作特色。
護濟宮壁畫因年久失修及氣候潮濕等環境因素,已經模糊不清,廟方邀請廖慶章以中國傳說「四愛」中的「淵明愛菊」、「茂叔觀蓮」及「四痴」中的「羲之愛鵝」、「東坡玩硯」為主題,傳統的筆觸結合當代創意,加上陰影墨色的處理,讓墨筆在趨於平面的傳統畫法中也能勾勒出視覺上立體的量感,為每幅壁畫注入新的生命力,延續護濟宮的歷史印記。
廖慶章表示,因為體力及眼睛的考量,選擇在巔峰時退下,已有多年未進入廟宇創作,這次答應護濟宮的邀約,主要是因為主委給予他相當大的支持及發揮空間,讓他以創作者的心態來做這次的壁畫彩繪,展現跟以往不同的意涵與面貌。
文化局長葉澤山說,近期市府邀請成大榮譽教授傅朝卿在市政會議專題演講,提到「歷史是動態的,應該『保存好的、去掉不好的、加入更好的』,文化遺產不是不能變,而是要管理它的變,新舊的連續性,勝於孤立的舊與新。」文化資產管理處在歷史建築麻豆護濟宮的修復工作上,正是保存建築原貌,並用當代最好的、取代過去已經斑駁毀沒的,裝潢式樣上的新舊連續性,正如同護濟宮的香火鼎盛,跨越世代綿延不絕。
文資處表示,創建於清乾隆年間的麻豆護濟宮迄今已有300年歷史,2009年登錄本市歷史建築,修復工程預計2018年2月完工,工程以修舊如舊、保留原有風貌為原則,期盼重現護濟宮古樸風華,廟方亦有意於修復完畢後提報古蹟,擴大文化教育與社會教化的功能。(圖片來源: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