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50多歲患有糖尿病的王媽媽,午餐時都吃2顆粽子,血糖值居高不下,還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王媽媽來新營醫院營養室諮詢,經營養師詢問後判斷為粽子食用過多,造成身體的負擔。衛福部新營醫院陳慧珍營養師說明粽子是屬於高油脂、高熱量食物,飲食過量會造成腸胃問題,食用時建議搭配蔬菜與蛋白質的食物,且要依腸胃道的健康狀況與飲食份量適量攝取。在防疫新生活期間,陳慧珍營養師鼓勵民眾宅家包粽不包中,吃粽不疫中,每日均衡攝取各類食物,養好身體保護力,降低群聚機會,度過疫情難關;另提供自行包粽子的建議指南,讓民眾享受美食不是難事還能兼顧健康。
端午節是三大節日之一,尤其粽子又是端午節不可或缺之應景食物。然而,許多人在節慶期間很容易飲食過量,所以不管是一般健康人甚至慢性病患都不宜過量攝取。不過若是在包粽子時能將做法稍作改變,或在吃粽子的同時多留意些,享受美食並不是一件難事。
新營醫院陳慧珍營養師建議自行包粽子可把握幾個原則:
1. 餡料選擇應利用少油、少鹽、少糖、少膽固醇、高纖的「四少一高」原則。
2. 減少蛋黃、肥肉的使用,可利用栗子、瘦肉、雞肉、蒟蒻等來代替。
3. 內餡除常見之蛋黃、豬肉、魷魚外,也可加些蔬菜如紅蘿蔔或菇類來增添風味。
4. 五穀雜糧米取代糯米,不僅增加纖維含量,也可減少腸胃的負擔。
5. 製作豆沙粽時,建議將紅豆連皮製作,可增加粽子的纖維質並以植物油取代豬油,減少飽和性脂肪的攝取。
6. 粽子的烹調方法用水煮的較好,可將一些多餘的油煮出,熱量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