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東園百年老街上的日善公園即將誕生一座小劇場!位於萬華區東園街與東園街67巷之間,面積2247平方公尺的日善公園將做更新,北市工務局公園處日前召開初步設計成果審查會,會中邀請專家學者如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系暨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蘇瑛敏教授及臺北市水土保持技師公會陳智誠理事長共同審查。依基地空間歷程,因應周邊許多學校以及在地文化活動之需求,與地方歷史連結,並加以活化空間,使之成為地方上一處將歷史風華凝結於現代並具有教育意義之鄉土教育公園。
工務局公園處處長黃立遠表示,公園設計理念將呼應過去「加蚋仔」地區盛行之茉莉花及豆芽菜產業,轉化過去曾為飛行器製造場地之意象為與社區活動結合的舞台座椅空間。採以庭園迴遊式設計手法,提供居民繞行公園之路徑,以小公園最大化設計之概念,將公園之動線配置於外側,留設公園內部中央草坪,提供當地活動使用。基於安全上考量,公園內城牆石圍牆,將於鬆脫區域未來將進行結構補強,降低東園街67巷之圍牆高度,增加公園內部與外部空間之視覺穿透性,並將城牆石再利用為環形座階,成為表演活動的最佳觀賞位置。
蘇英敏教授表示,城牆石圍牆應以公共藝術立場設計,無論再利用方式或作為出入口或調整高度皆應維持圍牆意象,並加以解說。陳智誠理事長表示城牆石圍牆解說可探討城牆石歷史故事(材料來源、運送路徑、砌牆方法等)豐富解說。
公園處園藝科科長楊國瑜表示,公園內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城牆石圍牆、二戰時期的防空洞,以及受保護樹木等資源。植栽設計重現南萬華茉莉花園,並留設大面積草坪。並加強指標及解說設計,強調地方發展史、地方鄉土歷史以及本基地過去至今的歷史變遷歷。同時也發揮巧思,設計東園街導覽桌(手工陶商家建築模型),將東園街庶民生活史博物館,歸納出數種類型之產業商家(蜜餞行、建材行、嫁妝店、銀樓、刻印社、鮮花店、食品行、車行、眼鏡行、西醫、中醫、服飾店等),將此商家之建築外觀型態轉化為量體模型,呈現東園街豐富的生活產業歷史。
公園處為打造南萬華優質休憩空間及歷史涵養場所,日善公園新建工程經費約1700萬元,預計年底前完成設計,目標明年2月動工、9月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