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防治~柯文哲市長:協力守護生命

  【本報訊】臺北市長柯文哲26日出席108年自殺防治宣導大型記者會暨互動展示活動,他在致詞時表示,自殺率在2017年有逐漸攀升的現象,雖然臺北市仍為全國縣市中自殺率最低的,但還是應該協助有自殺念頭的人輔導至專業單位、解除45歲至65歲中年「壓力世代」的撫養年邁雙親及年幼孩子的壓力,這些都是政府應繼續努力,達成「公私協力、守護生命」的目標。

  柯文哲在致詞時表示,十幾年前,自殺是臺灣十大死因之一,大概在第九名附近,經過幾十年來對於自殺防治的努力,終於把它擠出十名外,所以在2017年前,大概是過去這段時間以來自殺的人數及百分比是最低的,可是到去(107)年時,又開始上升了,大概上升了10%,以臺北市來說,當年自殺人數有349人,比2017年增加了30幾人,大概上升10%。


  柯文哲表示,對於自殺率有再上升的趨勢,政府總是要做一些處理,雖然在統計數上看起來,按照人口數矯正,臺北市還是臺灣最低的,不過臺北市是最好的不是新聞,臺北市不是最好的才是新聞,所以臺北市的自殺率,經過人口數矯正,是臺灣最低,這個沒有什麼稀罕,本來就應該要達到的,只是說,在2018年自殺人數上升,市府還是要做一些動作來再次把它降低。就一些研究來看,有自殺念頭的人,會去跟人講、會去外面找幫助的只有四分之一,大概占25%,就是說大部分有自殺念頭的人,也不會主動找人家幫忙;柯文哲接著說,在找人幫忙的有意自殺者中,大概有60%是找親朋好友,真的去找專業團體的,大概只有22%,所以這有兩個問題:第一,絕大多數自殺的人不會跟外面的人尋求幫忙;第二,就算他尋求幫忙,也是找那些並不是專業的人,基於這個,還是要公私協力、守護生命。公私協力的概念是什麼?全部要靠政府很困難,還是要建立一個社會網絡,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就是說,他有自殺念頭,他會去尋求幫忙,不然他就悶著頭去自殺了,誰能曉得?所以要讓他們有一個比較好的社會網路,有一個社會網路,大家就會互相幫忙;第二點,有自殺念頭者來尋求幫忙時,政府有能力把他轉介到比較專業的單位去處理,因為這個還是專業,例如憂鬱症等,有時候藥吃一吃就好了,或者是經過開導以後,他可以好很多,所以要相信說「自殺防治」,它本身是專業的。

  柯文哲表示,希望透過宣導,第一,能夠建立一個社會安全網,可以彼此關懷;第二,我們要建立一個更專業的自殺防治的專業團隊,能夠把這些人轉介到那個地方去,這樣才能減少臺灣的自殺率。從統計數據上來看,現在自殺率最高的是45到65歲,百分比最高的是中年,這個叫做「壓力世代」,65歲的人會覺得「人生就是樣」,年輕人則是反正還搞不清楚人生的狀況,「壓力世代」是現在的新名詞,就是說上面要照顧父母、下面要照顧小孩子,這個叫做壓力世代,也反映出自殺集中在壓力世代。所以,以政府的角度,為什麼要去辦老人照護、幼兒照護,其實是當這個社會給壓力世代太大的壓力,常常撐不過去就自殺了,所以還是要以政府的力量,來解除壓力世代的壓力,這是我們要去努力的,剩下的就是,看如何建立社會安全網,怎麼去建立一個專業的轉介中心,這是政府要去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