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際走進來~臺北市以設計獎為平臺

  【本報訊】匯集國內外設計界人才與新秀,每年都有許多傑出作品同場競技的臺北設計獎頒獎典禮在昨天(4日)隆重舉辦,柯文哲致詞時表示,臺北設計獎做為一個平臺,可以讓臺灣被世界看見,希望透過臺北設計獎的努力,讓世界知道臺灣是一個具有設計力的國家。柯文哲也親自將最高榮譽「臺北市長獎」頒給由森林木人 X 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黃昱豪兩位設計師創作的「 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

市長頒發最高榮譽-臺北市長獎-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

  柯文哲在典禮上提到,長期以來,臺北設計獎以「設計臺北、夢想臺北」為主軸,已經變成北市重要的城市品牌形象。2021臺北設計獎有72 個國家共5,545件作品來參加比賽,參賽作品超過七成來自海外,並且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三大國際組織的認證,因此臺北設計獎已不再是一個local獎項,而是一個國際獎項。

  此外,臺北設計獎今年首度與德國iF設計獎(iF Design Award)跨國合作,共同在國際舞臺推廣臺灣的優秀設計,讓臺北設計獎可以在國際社會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也獲得國際社會肯定。

市長頒發最高榮譽-臺北市長獎-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

  榮獲今年度臺北設計獎最大獎的「 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從「一棵樹開始做設計」的理念發想,使用臺灣國產木-柳杉為素材,在約275坪的空間中,沒有使用1根釘子,全數以螺絲、螺栓固定所有的木材,在未來都能輕易拆解還原,實踐環保永續、資源再利用的設計理念。

  柯文哲認為設計不只是硬體的設計,更重要的是要投入到整個社會設計的行列,包括防疫、貧窮、生態等議題,社會設計讓市民朋友得以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體驗。柯文哲補充說明,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這個世界,隨著疫情慢慢緩解,在修復期,如何靠這些純熟的設計師大家一起努力,讓社會修護得更快,也為城市帶來改變與創新的契機。今年,臺北設計獎也獲得遠東百貨及三陽工業的熱情贊助,讓優秀作品與產業界有更好的連結。

  「臺北設計獎」,今年邁入第14屆,共獲得來自72個國家及地區,高達5,545件作品參賽,徵件數為歷史新高,並亦持續獲得世界設計組織(WDO)、國際設計社團組織(ICoD)及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等三大國際設計組織認證與合作支持。今年更首度與德國iF設計獎(iF Design Award)進行跨國合作,共同於國際舞台推廣及表彰臺灣的優秀設計,突顯臺北設計獎在國際間已建立品牌識別並獲得肯定,同時,也獲得遠東百貨及三陽工業兩家績優企業的熱情贊助。顯現北市府在疫情衝擊挑戰下,仍持續努力塑造「設計臺北、夢想臺北」的城市品牌意象,並達成新的里程碑。

  「2021年臺北設計獎」共頒發80個獎項,總獎金達380萬元,其中臺灣作品得獎33項,中國大陸作品得獎20項,香港作品得獎6項,德國作品得獎4項,以色列、澳門以及俄羅斯作品得獎各3項,日本作品得獎2項,印度、墨西哥、波蘭、新加坡、瑞典、紐西蘭作品各得獎1項。相關得獎作品及理念介紹將會陸續公布於臺北設計獎FB粉絲專頁,敬請持續關注。

  本屆臺北市長獎作品「Maker 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設計師從「一棵樹開始做設計」的理念發想。由執行者親自進入林、木業產業鏈,使用臺灣永續林業國產木-柳杉,以森林木『全幹使用』、『物盡其用』之創作精神,傳遞林業、木業、與Maker職人不同階段產業間的鏈結與互存關係,在具有歷史建築身份的瓶蓋工廠I棟,親手操作木作,打造「Maker Space-職人手創空間」。約275坪的歷史保護空間,沒有使用1根釘子,全數以螺栓、螺絲固定所有木材,在未來也都能被輕易地拆解還原,實踐以雙手打造出永續、再利用的實木物件,以友善工法對待永續材料,良善的循環再利用,推廣同時也尊重永續資源。

  另外,各類組金獎作品也是精彩絕倫,「工業設計類」金獎作品由臺灣李彥寬設計師所設計的零距椅 (Zerogap)榮獲,由於輪椅是許多身障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尤其對下肢癱瘓者來說,更應思考如何帶給他們更安心、舒適的移位方式。在需要移位的各種狀況中,如廁的移位是其中高危險且十分困難的,而《零距椅》思考的正是如何協助身障者縮短輪椅與馬桶間的距離,提供他們更安心舒適的移位方式。

  「視覺傳達設計類」金獎作品為德國設計師Fons Hickmann M23設計的「The Poster」,此作品為德國漢堡藝術與工藝博物館Das Plakat 200年特展的主視覺海報,設計師精心構思將200年來的400張海報透過每張互相黏合的美學設計方式,讓民眾回想起曾在公共空間看到的海報,充分暗示著此種特殊媒介所擁有的豐富歷史。

  「公共空間設計類」金獎作品則是由香港Insitu Project團隊設計的「House of Dreams」奪得,此作品採用獨特的公共參與式施工過程,使用回收可利用的營建廢棄物建造而成。獨特的審美設計源自八十多位村民的集體創意,最終形成了一個讓村莊能夠分享最佳實踐農村發展設施,同樣也是一件可持續實踐、社區發展和循環經濟的最佳案例。

  北市產業局強調,「2021臺北設計獎」配合全球化、防疫設計、關注永續循環等議題,藉由舉辦臺北設計獎,鼓勵設計在創造商業與美感價值的同時,亦能關注設計師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的設計,同時考量社會、環境與經濟三個層面的效益,達到利用設計過程帶來社會改變,各個得獎作品呼應競賽打造臺北市成為一個以「Design for Adaptive City: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的精神。

2021臺北設計獎市長與貴賓及得獎者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