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灘活動~守護蘭嶼海洋環境由我做起

  【本報訊】夏季將至,蘭嶼地區從陸地至海底生態豐富,美麗的沙灘、海岸的多變、獨特的海底樣貌,每年夏季便吸引許多觀光客到訪,惟遊客離去時往往滯留許多垃圾,使海岸邊處處可見,為這美麗的海洋蒙上一層陰影,臺東縣環境保護局特結合行政院海巡署海岸巡防總局東部地區巡防局、行政院海巡署海岸巡防總局東部地區巡防局第一三岸巡總隊、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蘭嶼鄉公所、蘭嶼高中、東清國小﹑臺東縣蘭嶼鄉紅頭社區發展協會、臺東縣蘭嶼鄉漁人社區發展協、臺東縣蘭嶼鄉椰油社區發展協會及民間等單位團體,於107年05月14日在臺東縣蘭嶼鄉椰油海灣辦理一場次海底(漂)垃圾清除作業及淨灘活動。

  蘭嶼素有海釣者天堂之譽,經常有大型海釣比賽在此舉行,而椰油村的饅頭岩和五孔洞海域,因海底地形變化多,聚集大少螺貝魚類,更是理想的潛水活動場。蘭嶼的海洋生態環境吸引了研究學者及喜愛潛水釣魚的民眾前來觀光或研究,蘭嶼擁有了近600種的海洋生物及18個地形美景與生物特色景點,給予來到蘭嶼的潛水客享受蘭嶼海洋豐富美景。

  綠色和平指出,每年約有八百萬噸塑膠流入海洋,包含了「塑膠瓶蓋」、「塑膠袋」、「吸管」、「免洗餐具」、「外帶杯及塑膠瓶」…等,皆屬於一次性使用的物品。這些垃圾漂散於岸際及沉浸於海底,動物誤食產生生命危險,因此為了促使蘭嶼海洋有個健康安全的環境,結合了公、私立單位之力量,並請民間團體潛水員潛入海中清除海底垃圾。

  海底(漂)垃圾清除活動總計參數人數達85人,清理了69公斤垃圾、58公斤資收物﹑海底垃圾20公斤,清理的垃圾種類以寶特瓶占最多,玻璃瓶﹑其次塑膠瓶蓋,由清理垃圾種類分析其來源多來自漁民及遊客,希望藉由本次活動加強對當地漁民及遊客宣導,親近海洋而不留下垃圾,守護美麗海洋環境,留給下一代子孫乾淨的生活環境及永續發展的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