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桃園市長鄭文燦2日下午前往八德區視察「霄裡石母娘娘周邊登山步道環境改善案」,他說,霄裡浣衣池為天然湧泉,據學者調查,沿霄裡與中壢交界,共約有10多口浣衣池,是霄裡聚落生活的一部分,而浣衣池旁供奉的石母娘娘祠,則是客家先民堆石文化的重要信仰,居民相信石母娘娘會保佑孩子平安長大,周邊登山步道改善有其重要性。經實地瞭解將由工務局規劃執行從石母娘娘祠到至德堂間,以仿石鋪面打造寬1.5公尺、長120公尺的新環形登山步道,總經費180萬元,預計在4月底前完工,而原步道也會保存,並加以整頓,增進步行安全,也讓遊客在旅行時,可以一併認識客家文化與先民智慧。
過往霄裡地區可說是「良田萬頃」,是早期八德區發展最好的地方之一,而霄裡文化的形成正與天然湧泉息息相關,早期吳姓先民開墾時發現湧泉井,並相信該地的石頭公有靈性,以石頭公建廟,後衍生成石母娘娘信仰,至今已有250年歷史,是霄裡客家人最早形成的信仰。「2016台灣燈會」時,市府也特別推出石母娘娘花燈,象徵霄裡人共同的記憶;未來會進行整體調查、規劃霄裡地區的文化資源,將浣衣池水圳恢復原本面貌,發展為更好的社區旅遊景點及客家文化教育場所。
市長鄭文燦說,未來捷運綠線G01站鄰近霄裡地區,霄裡坡上方的公墓也正規劃遷移;此外,北區客家文化館正在選址中,市府也預定在霄裡地區附近興建「桃漾館」,讓霄裡地區的生活品質更加美好,也讓霄裡地區成為北區客家文化亮點。
鄭市長提及,竹苗客家區都稱浣衣池為「洗衫坑」,市府在平鎮區綠水溪水圳,也規劃了景觀步道,周圍設有公共設施,請客家局與工務局會勘該案,評估是否適用本案延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