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主辦之「第四屆農村領航獎」於日前公布獲獎名單,雲林縣憑藉其深厚的社區營造底蘊與卓越的在地實踐,於全國70名參賽者中大放異彩,共計三人榮獲殊榮,獲獎數高居全國之冠,再次印證雲林在推動農村永續發展的領先地位。古坑鄉華南社區劉清極理事長與虎尾鎮北溪社區江炳辛理事長雙雙榮獲最高榮譽「農村領航獎」,崙背鄉羅厝社區廖婉婷執行長則獲頒「農村推廣大使」,三位得主不僅是雲林的驕傲,其深耕在地的模式,更為全國社區總體營造樹立了全新典範。
崙背鄉羅厝社區廖婉婷執行長則獲頒「農村推廣大使」
縣長張麗善對此表示,農村的活化與再生是一項需長期投入、凝聚眾力的系統性工程。本次三位代表能獲得國家級獎項的肯定,是對縣府團隊與所有社區夥伴們數十年如一日攜手並進、戮力深耕的最好回報。張縣長強調,雲林縣政府將持續以「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策略為核心,輔導並激勵在地社區,強化產業競爭力、守護環境永續性、提升生活文化韌性,與縣民共同打造一個共融、宜居且永續的農村新未來。
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指出,此次獲獎的社區,完美體現了「社區總體營造」的核心精神-即由在地居民發掘自身文化特色與產業DNA,透過由下而上的民主參與過程,自主地擘劃並實踐家園的發展藍圖。虎尾北溪社區的江炳辛理事長,在今年度參與文觀處的社造專案提案,以「北溪登場。青創共繪韌性社區」為主題開設青年創意工作坊,為社區發展挹注入青年族群的新動能;崙背羅厝社區的廖婉婷執行長,今年度以「羅屋庄食農秘境:尋味大冒險」透過「食農教育」展現了細膩的社造策略。這不僅是政策的成功,更是文化賦權與在地認同的勝利,並成功實踐文化為底,社造為用的雲林社造模式。
廖婉婷執行長在崙背鄉羅厝社區,透過「詔安好伴屋」計畫,致力於兒少陪伴與長者照護,溫暖連結詔安客家聚落的每個世代,以「食農教育」為核心,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文化」理念。計畫中,長者傳授瀕臨失傳的客家手路菜,孩子們則將這份味覺記憶轉化為共創桌遊。她巧妙地將長者智慧、兒童創意與在地文化編織在一起,成功促進世代對話,讓社區的日常成為一堂堂生動的文化體驗課,打造出充滿溫度的共融家園。
虎尾鎮北溪社區江炳辛理事長雙雙榮獲最高榮譽「農村領航獎」
未來,縣府將持續作為社區最強力的後盾,透過專業輔導、資源整合與行銷推廣,協助各社區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我們將串聯這些如珍珠般散落的亮點社區,形成一條條兼具深度、廣度與溫度的文化觀光廊帶,邀請全國民眾前來雲林,不僅是欣賞美景、品嚐美食,更能親身體驗這片土地上,人與人、人與文化之間最真誠的連結。雲林的社區總體營造,正在從點、到線、到面,穩健地構築一個讓在地人驕傲、讓外地人嚮往的宜居家園。
江炳辛理事長在虎尾北溪社區發揮從零到一的開創精神,不僅巧妙融合傳統剪紙與在地生活,打造出獨具文化靈魂的「剪紙藝術村」,更聚焦玉米核心產業,推動「北溪食農教育園區」,並導入「設計思考」的系統性方法,透過青創工作坊,引導青年從單向聽講,轉為深入社區議題的五步驟實作體驗。此模式不僅培養青年解決問題的實戰力,更跳脫傳統活動框架,為社區發展注入了源源不絕的永續創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