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19屆「2025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27日下午圓滿落幕,三天展期吸引逾80萬人次參觀,現場交易金額突破7.3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張麗善縣長表示,展覽成果豐碩,期待明年再創佳績,朝百萬人次參觀目標邁進。

張縣長指出,這屆展覽匯集超過400家國內外知名品牌、上千個展示攤位,展區涵蓋低碳曳引機、碳匯農機、電動省工農機、智慧監控溫網室、循環農業及建設機械等主題,並設有大型戶外動態展示區。展會由雲林縣政府與多個協會共同主辦,成功打造全臺最具專業與規模的農機盛會。
她表示,雲林縣作為農業重鎮,連續19年舉辦國際農機展,今年特別邀請六國廠商參與,促進跨國技術交流,提升國際能見度。縣府持續推動「智慧農業」與「永續淨零」雙主軸政策,結合產官學研力量,運用電動農機、智慧管理與節能減碳技術,協助農業產業升級轉型,邁向友善環境、低碳永續的發展願景。

農業處長魏勝德指出,縣府多年來積極推動農業智慧化與電動化轉型,透過農機展這個全國性平台,帶動民眾熱烈參與。今年展出內容再升級,展現臺灣在精準農業、智慧灌溉、無人機應用及電動農機等領域的創新成果。縣府也協助農民提升生產效率與作業安全,強化整體產業競爭力。

臺灣農業機械暨資材協會理事長林裕國表示,雲林國際農機展為全臺最具指標性的專業展覽,今年參展規模與交易成果再創新高,預估展後延續訂單可突破10億元,顯示產業界對智慧農機與永續農業投資信心強勁。

張麗善縣長最後感謝農業部農糧署及各協辦單位的支持,強調雲林國際農機展不僅是展覽,更象徵「智慧農業新未來」的實踐。未來縣府將持續深化智慧農業應用,強化產業鏈結,讓「雲林」成為推動臺灣農業邁向國際的重要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