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Showing春仔花 春節喜氣開展

       【本報訊】「傳統工藝Showing春仔花」自(2)日起於北港文化中心展出,並辦理開幕茶會,縣長張麗善及諸多藝術愛好者前來共襄盛舉。

       張麗善指出,源自大陸廈門的春花,在台灣及閩南地區又稱之為春仔花,是台灣早期民間女紅之一,也是一項特別的民間手工藝。一根鐵絲,幾縷紅線,加上細細的金箔,在紙片上一絲一絲的環繞出春花美好的祝願。春仔花常見於年節喜慶、祭拜活動時節,可插在供品上的吉祥物;另外,也常見於婚禮上,主要在結婚時配戴在新娘、婆婆、舅媽等女性長輩頭上,透過不同春仔花的造型,可以看出配戴人的身分,再加上每款春仔花都有其代表的意義,如:新娘配戴石榴,主要是象徵多子多福,同時代表希望的祈求及美好的祝福。

藝術愛好者前來觀賞

       文化處長陳璧君表示,春仔花運用剪、纏、挑、壓、疊等技巧,再將基礎的唇形零件練純熟,並進一步將零件組合後,就能作出純手感春仔花飾品,只要掌握纏繞技巧與零件製做,即可創造出多元、豐富的春仔花作品,此次展出作品為雲林縣春仔花文化發展協會會員們創作,結合傳統與創新的春仔花作品,加入不一樣的巧思與設計,為台灣傳統春仔花文化增添實用性與現代感。

作品4

         「傳統工藝Showing春仔花」展期自108年2月2日至2月20日(周一、除夕至初三休館)於北港文化中心展出,歡迎大家新春年節期間蒞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