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台灣智慧農業正在起步階段,身為台灣農業大縣的雲林,如何善用科技協助農業的轉型和升級,是未來雲林農業的重要課題。
在全日本的便利超商,每天供應2到3萬份三明治,每天如何穩定供貨2到3萬株的生菜,對業者而言是品質保證和穩定供貨的挑戰,尤其,日本也面臨農業人口的老齡化,除了智慧機具的耕作方式以外,植物工場及智慧型溫室的應用技術,即是日本農林水產省,經濟產業省和千葉大學共組的產官學的合作平台。
溫室指的是將植物種植在可控環境的建築物,常用來種植蔬果和花卉作物,目的是避免植物受到外在因素(溫度劇烈改變、大雨、病蟲害、強風沙塵等)的不良影響。
為了將溫室的環境維持在植物生長的狀態,溫室採用的技術包含LED補光、系統調節室內溫度、灌溉系統、資材處理設備、以及溫濕度二氧化碳偵測器等。智慧溫室被認為是可以藉由資通訊軟硬體對上述技術進行遠端遙控及監控,生產者可從各種設備收集到氣候資料等所需資訊來調整溫室內部的環境,同時是結合無線網路技術或有線網路技術進行傳輸,使用者可藉由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進行資料應用。
若以智慧化應用的領域區分,可分為溫室環控系統、數位管理系統、以及病蟲害管理系統,在溫室環控系統方面,主要包含溫室環境的監控、資訊收集、以及自動環控預警等系統,而在數位管理的部分可借由智慧化科技收集栽培資訊及種植作業管理,並針對培資訊進行分析整理,而病蟲害預警是借由病蟲害資訊的上傳,進行專家病蟲害診斷。
除了追求生產效率的提昇以外,日本在農業設施智慧化均著重在節省能源、環境永續發展、農事經驗數據化及傳承、農產品品質安全等。
日本千業大學的智慧溫室和植物工場,秉持農業工業化的精神,消除農業特有的不安定性,以標準化作業程序,將農務耕作知識化管理,整合在整套農作系統之內,賺取整場輸出的智慧財,收取權利金,是其產官學合作成功的指標。並為了推廣智慧農業,進行國內外的見學之旅,也是他們的特色,在日本大幅推動下個世代的設施農業,促進相關農企業活動交流。
目前台灣智慧溫室的應用尚不普遍,在設施領域大多仍為低階到中階的溫室,只有像是蘭花、百合、水耕蔬菜等高價作物及植物工廠等會使用高階溫室,最主要之原因為智慧溫室的建置成本高。
但從成本方向進行思考,利用資通訊技術節省生產成本,而成本的降低也就是讓獲利提高,設施方面可兼顧防災、防雨、防寒等功能,並可搭配再生資源及再生能源的利用,達到友善環境的目的。
因此 ,建議優先發展高經濟價值作物之智慧溫室技術:根據萬鐘汶(2015)的研究指出,臺灣設施作物中以木瓜、洋桔梗、葡萄、小果番茄、苦瓜等為最具有外銷競爭力的產品,而花卉作物(如食用花卉、蘭花)是經濟價值較高之品項,建議可優先發展上述經濟價值高、具外銷潛力品項的智慧溫室技術。
未來,更可應用資通訊技術配合農產品生產履歷:食品安全認證及學童團膳受到重視、保健市場興起、異國料理及蔬食餐飲市場為近年來的趨勢,可利用資通訊技術針對生產過程進行詳實紀錄,穩定農產品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