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山水畫跟西方人畫風景,並不一樣。西方人畫風景,當然也有對自然的欣賞。而中國人畫山水,可能含有更多的是中國人的宇宙觀,是審美理想,是對人格、對哲學的一些表述。
在宋以前,中國人畫山水,基本上還是哲學思想的表現。比如范寬、巨然,他們畫人們對於自然的崇敬和謳歌,理想主義的東西比較多。他們的畫面關注的,還是營造出來的整個自然氣氛,而不是對繪畫技巧的精緻追求。
巨然《層岩叢樹圖軸》
我這兒說到的技巧,不僅僅是繪畫的技術難度。我指的技巧,是說他們還沒有掌握,怎樣更深刻地,用自己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去表達內心深處的東西,這個還不太成熟。
尤其像范寬、巨然,他們用的還是相對規範的一種語言,就是你我之間差別不是特別大的一種繪畫語言,去表達一些共同的對自然、對宇宙的理解。一直到元代的趙孟頫,這種狀態發生了改變。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趙孟頫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山水畫家,代表作品就是《鵲華秋色圖》。雖說趙孟頫是宋王室的後裔,但他本人跟宋朝的王室,其實沒有太大關係,只不過有宋王室的血統。這樣一個人,以後又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考科舉。
元朝宮廷還是很欣賞趙孟頫的,再加上元朝可能也有比較簡單的統戰思想,覺得樹起一個趙孟頫這樣的人,對他們統治漢族、安定人心有好處。從文本上可以看到,趙孟頫還是受到了元朝宮廷比較好的待遇。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局部
這時的趙孟頫,可以說給中國畫帶入了一個新的面貌。他從范寬、巨然那些相對錶面的、標語口號式的天人思想,突然轉到個人比較細膩的、比較內心的表達上面。原因我以為是他自己內心有太多矛盾。
元朝大體上說,是一個所謂「儒不如娼」的年代。我們可以設想,趙孟頫在這樣一個年代裡,個人受到宮廷的相對重用,但又是前朝的王室後裔,內心肯定有一種說不出的委屈。其他人哪怕不說話,他肯定也整天懷疑人家在說他。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局部
因為從封建道德講,把祖宗忘掉是最可恥、最沒有骨頭的一件事。我開玩笑說,等於是一個中國人,代表美國在打中國隊,你說賣力吧,不對;不賣力吧,也不對,內心矛盾一定是很大的。
再加上他本身所處的時代,並不重視知識分子、漢族文化,他也覺得自己可能只是被統治者,當成一種象徵性的擺設而已。所以他內心經常很苦惱,沒有辦法說出像岳飛那種「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言壯語。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局部
岳飛哪怕被人剝了皮,也可以講豪言壯語,因為他的價值觀念是很直線、很豪邁的。你異族侵略,我就跟你玩命,我流盡最後一滴血,戰死沙場,是一個英雄。趙孟頫他怎麼都不好覺得自己是一個英雄,是不是漢奸都很難說,反正很難被原諒。
所以他只好不說這些豪言壯語,而把對生命的感慨,對自己生存狀態的尷尬、矛盾,一種更加複雜、更加細膩的感嘆,表達在他的筆下。
趙孟頫《西風瘦馬圖》局部
像《西風瘦馬圖》,一個人牽著一匹馬,我覺得特別像他的自畫像,英雄落寞,對命運的無奈。
《鵲華秋色圖》就突然從巨然、范寬那種大幅的、很雄壯的交響曲似的曲式上降下來,變成一個人半夜三更,拿一支簫在那兒獨奏。他的小線條非常敏感,非常細膩,畫幾棵小樹,畫一點小山,畫幾條小魚,幾個漁人,在淒風苦雨裡打打魚,就畫這些。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局部
這就給中國筆墨,完全開出一個新天地。中國畫的筆墨突然變得很敏感、很細膩、很個人化,筆墨本身開始有內容,不是圖式,不是題材,而是筆墨本身就有很豐富的表現力。就像唱歌一樣,嗓音本身出現巨大的表現力,這是趙孟頫對中國畫的一個貢獻。
由於趙孟頫的出現,我覺得元四家的筆墨,一下就開始豐富起來了。比如王蒙,在趙孟頫的基礎上,我覺得他對筆墨開始敏感起來了,但又過於細膩了一些。
王蒙《具區林屋圖》
他當然是一個很偉大的山水畫家,但跟趙孟頫比,有賣弄的嫌疑,賣弄技巧,出現另外的問題。他不像趙孟頫的技巧,是完全純粹的內心感受的深層表達,而是讓這種技巧,又變得比較表面了。
王蒙在技術上可能有一些想法,又把趙孟頫的細膩的小山小水,和前人范寬、巨然的大山大水結合一下,他企圖用趙孟頫的比較細膩的筆墨,去畫氣魄不亞於範寬、巨然的大山水。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全卷
但是我以為過猶不及。他想表現的東西太多的時候,反而深度又不如趙孟頫了。所以元代的畫家,我以為最偉大的還是趙孟頫。緊跟著趙孟頫的當然是黃公望。
黃公望更像一個畫家,而趙孟頫更像一位詩人,內心比較深刻的詩人。所以我覺得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中國山水畫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個重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