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家扶基金會(13)日於嘉義縣人力發展所創新學院舉辦「2025年全國扶幼感謝暨表揚大會」,表彰全國逾200位扶幼委員及楷模,感謝他們多年來在各自崗位上默默付出,並致敬這股持續守護孩子成長的堅定力量。活動現場特別安排「扶幼號」阿里山小火車緩緩駛入舞台,象徵家扶跨越山海、不畏阻隔,將祝福與希望送到每一位孩子身邊。隨著董事長劉邦富親手搖響啟程鈴聲,「扶幼號」再次出發,把溫暖傳遞到更多需要愛的角落,見證扶幼旅程中無數動人風景。
圖說:「扶幼號」阿里山小火車,滿載眾人的祝福啟程,象徵扶幼精神的延續與傳承。(記者蔡俊賢/翻攝)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感謝家扶基金會75年來持續陪伴弱勢兒少與家庭,在最需要的時刻伸出援手,並與政府攜手合作,共同為孩子們打造安心快樂的成長園地,推動兒少福利始終不遺餘力。嘉義縣社會局局長張翠瑤肯定家扶在嘉義地區投入的服務,因為有家扶的支持,孩子在遭逢家庭變故時能有即時的依靠,並在成長過程中擁有逐夢的勇氣。家扶基金會董事長劉邦富表示,近年來雖然面對社會環境很多的變動,但第一線社工仍堅守崗位提供服務,而在服務背後,更凝聚了在場每一位受獎者所交織的強大後援力量。正因為有大家的支持,家扶才能持續堅定地走在扶幼的道路上。展望未來,家扶將與所有夥伴攜手推動更全面的兒少福利工作,為孩子建構充滿無限可能的成長環境。
圖說: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感謝家扶。(記者蔡俊賢/翻攝)
圖說:家扶基金會董事長劉邦富向每位受獎者致敬。(記者蔡俊賢/翻攝)
雲林家扶中心的40年扶幼委員—林聰發先生自加入雲林家扶扶幼委員會以來,總是能敏銳地看見服務背後的需求,他與委員們齊聚在中心開會時,觀察到不論是孩子們前來參與活動、社工們發放物資,或是處理日常業務,皆受到租賃辦公室的狹小空間所苦,因此催生「建館」的念頭。然而,夢想到實現的過程並不容易。募款的挑戰龐大且艱鉅,林聰發委員竭盡心力籌措經費,也曾將勸募訊息刊登在財經雜誌上,寄送至各公司行號,即便頻頻遭到婉拒,仍澆不熄他那份為弱勢兒少再努力一次的信念,只盼能獲得一絲回應。也因著眾人對林委員的信任,逐步匯聚成堅實的力量,終於促成雲林家扶兒童館的落成。看見屬於孩子們的安全堡壘聳立眼前,林委員心中滿是感激。今日大會,林聰發委員重現當年募款建館的感動,林委員堆疊的每一塊磚瓦,都是成就家扶服務的力量,因為有委員的堅持、有後援團體的響應,以及社工們不斷耕耘的服務基礎,家扶才能在全台穩固扎根,築起守護每一個孩子與家庭的堅實堡壘。
圖說:嘉義縣社會局局長張翠瑤肯定家扶在嘉義地區投入的服務。(記者蔡俊賢/翻攝)
「台灣三菱電梯」、「開元食品」與「保誠人壽」長期投注心力、關懷兒少發展,今年獲頒特別感謝獎,為具代表性的愛心企業,他們在不同面向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具體行動改變孩子的未來。「台灣三菱電梯」自2018年起,每年穩定捐助100萬元助學金,幫助弱勢兒少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落實「Changes for the Better」的企業理念。「開元食品」自2019年起攜手家扶推動《戀職人送愛心–開元百萬助學計畫》,從「營養」與「教育」著手,至今已累計捐贈7.5萬瓶鮮乳與700萬元助學金,陪伴孩子淬鍊不凡未來。「保誠人壽」與家扶攜手走過26年,透過「星願娃計畫」支持兒童保護與心理創傷復健,累積善款超過1億6,000萬元,幫助逾33,000名兒童遠離暴力陰影,並以「真材食學食育計畫」推動健康飲食教育,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奠下穩固基礎。
圖說:雲林家扶中心的40年扶幼委員。(記者蔡俊賢/翻攝)
家扶75年的耕耘,讓愛心延綿至今,曾受幫助的孩子,如今承接手心向下的信念,把愛傳遞出去,縱使環境不斷更迭,不變的始終是那份助人的初心。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誠摯感謝所有伴兒少前行的善心人士、夥伴及團體,因為有您,家扶才能持續守護更多弱勢孩子,讓希望的種子得以在台灣每一處發芽茁壯,也讓我們堅信,只要有愛,就有改變的可能!
圖說:受獎者以行動實踐「為人點燈,明在我前」的精神。(記者蔡俊賢/翻攝)
感謝此屆受獎單位及扶幼委員的真實故事:
台灣三菱電梯秉持「以人為本」核心價值,自2018年起每年捐助100萬元助學金,至今累計800萬元,幫助近2,500名弱勢學童安心就學。許多孩子藉此添購學習用品,努力朝理想學校邁進。三菱電梯不僅打造建築間的安全便利,也鋪設孩子的希望之路,實踐「Changes for the Better」的公益精神。
開元食品創立逾40年,2019年起攜手家扶推動「戀職人送愛心–百萬助學計畫」,迄今捐贈7.5萬瓶鮮乳與700萬元助學金。每逢歲末,更號召員工送上鮮乳與物資,補足孩子營養,減輕家庭壓力。七年來,開元食品用「職人精神」守護孩子夢想,落實「成就客戶就是成就自己」的信念。
保誠人壽攜手家扶26年,自2001年推動「星願娃計畫」,累計募資逾1億6,000萬元,協助建置21間彩虹屋,陪伴3萬3,000名兒少走出暴力陰影。近年更推動「真材食學」計畫,惠及1,800位親子。多年來,保誠人壽用誠摯行動守護孩子,幫助弱勢兒少翻轉生命。
圖說:林聰發委員深耕雲林40年,堆疊的每一塊磚瓦,都是成就家扶服務的力量。(記者蔡俊賢/翻攝)
林聰發委員深耕雲林40年,曾協助募款百萬建館,改善服務空間。他全家總動員投入,長年參與公益團體,陪伴無數孩子成長。林委員堅持「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我」,以身作則成為年輕世代學習的榜樣。
圖說:受獎者以行動實踐「為人點燈,明在我前」的精神。(記者蔡俊賢/翻攝)
出身清寒的蕭清嘉,靠毅力創立公司,卻始終不忘回饋。20年前加入屏東家扶扶幼委員會,全心投入會務與募款。2014年起更跨國認養吉爾吉斯孩子,見證弱勢兒少自立。他以奮鬥歷程告訴孩子「資源要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成為年輕人學習的典範。
曾是家扶受助童的詹前儀,克服貧困,努力從基層做到管理職。2015年起擔任苗栗扶幼委員,每逢中秋送柚子給扶助家庭,並積極支持活動。他以自身經歷告訴孩子們:「只要堅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圖說:受獎者以行動實踐「為人點燈,明在我前」的精神。(記者蔡俊賢/翻攝)
行政主廚江進華,因過往清苦經歷而立志助人。2015年加入扶幼委員會,持續號召朋友義煮,將食物溫度化為關懷,足跡遍及全台。他盼透過料理帶來快樂與希望,推廣「善的循環、愛的傳承」。
孩子口中的「加菜阿姨」陳金珠,自2002年起認養兒少,2011年更成為南投希望學園第一位「希望之友」,至今不輟。她的善心也影響子女一同投入助養,實踐「善是一種力量」,為孩子與家庭帶來希望與改變。
圖說:精彩舞蹈表演。(記者蔡俊賢/翻攝)
「小雄老闆」曾歷經困境,卻靠毅力翻轉人生。2014年創立公司後,他堅持每筆工程捐出1%,累積超過百萬元。他以「實在做工」與「實際行善」相伴,回饋社會,幫助更多需要的人。
退休後的丁振唐、王麗玉伉儷,2017年起成為嘉義寄養家庭,九年間陪伴多名寄養童成長。即使面臨教養困難,他們仍選擇堅持,幫助孩子重拾信心、銜接升學之路。伉儷用愛跨越血緣,改變孩子生命,也激勵更多寄養家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