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和四川大涼山的這篇調研報告,作者比我狠,敢問也敢寫出許多數字,幾筆帳算下來,2014年啟動的扶貧真是一個感天動地的人道工程,《要想富,先修路》 第一次飛貴陽在飛機上被震撼的金色蜿蜒山路,就是救死扶弱的大基建成果;教育和毒品一票否決的任務指標是執政的智慧;醫保和生活保障作為反貧的支點。
最窮最落後的大山裡現在有10%年輕人大學畢業,大部分人們移居城鎮,還田山林。2020達成小康社會的任務,由各種數字證明中國大陸不是說說而已,之後的扶貧任務應該在三生模式的同步提升,讓少部分貧戶先富起來,貴州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試點,尤其是茅台周邊。
我覺得大陸執政者在這一方面做得真的是中國五千年來最好的時候。真的,我認真看完這篇報導的幾個真實故事,還沒出息的哭了……如果沒有親自折騰幾個小時進過大山,不會相信有人在那裡為陌生人拼命。我曾經不敢吃太多,知道他們生活條件很辛苦。
盧育珍/轉載自新竹清華校友會群組
故事貳~典型中國農民李長勇
楊慧琳家屬于特別困難的搬遷戶,這些家庭並不是多數,多數人還和楊光玉一樣,居住在深山裡。那這些人的生活現在是怎樣的?為此我去永樂鎮永樂村拜訪了近十戶人家,上門諮詢他們的生活情況。
這個村主要受困於交通,2013年前,從村到鎮是爛泥路,從鎮到縣城是石子路,以前從這裡出發到播州區要兩天時間,2014年這個村開始施行精准扶貧,建檔立卡,2017年8月243國道開通,才解決了交通問題,後來又從鎮到村修了8公里的水泥路,村民們才方便出入。
↓我進村碰到的第一個人,叫景懷友。
他今年56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28歲,小兒子26歲,目前在深圳打工,因為家裡有兩個壯年勞力,又常年在外不歸,因此評不上貧困戶。
景懷友自己一直在綏陽靠賣菜為生,現在身體不好賣不動了,只好回到故土,家裡的房子都荒廢了,剛回到家時,他家的房子是這樣的。
基本就是棟廢棄房了,門窗均已損壞,沒有水電,旁邊的豬圈連個頂都沒有,根本沒辦法住人,景懷友也沒錢整修。
村裡看到人回來了,便主動花了三萬塊錢,用一個月的時間,給他的房子進行了修整,現在是這樣的。
房子裡面有了電和自來水,內部各個房間補上了門窗,旁邊的豬圈改造成了洗手間,現在基本能住人了。
景懷友現在自己種點菜,靠兒子寄錢給他生活。這是對一個非貧困戶的照顧,那貧困戶的生活現在是怎樣的呢?
我拜訪過的永樂村人家裡,李長勇夫婦的生活資料最有代表性。
●李長勇夫婦照
李長勇夫婦是典型的中國式農民,勤勞、樸實、熱情,他們居住在深山裡,過去的貧窮,主要是因為交通。
“以前全靠走路。”李長勇告訴我,“我們種好了辣椒、茶葉,要自己背出去,走一天的路到市集,人累得要死要活,背回來太累,住在鎮上慢慢賣又有食宿成本,如果賣不掉就要低價清貨。”
“我們家養的豬,也要賣得比別人便宜,因為太遠,豬販子走過來太辛苦,不便宜他們不肯收,一斤豬肉如果別人賣10塊錢一斤,我們只能賣6-8塊錢一斤。”
“最麻煩的是,如果家裡有人生病,我們也只能背出去看醫生,非常非常辛苦。”現在他們家門口通了一條水泥馬路,這條路不僅剪掉了他們身上背負的痛苦,還給他們全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我問起李長勇現在的收入情況,他一點一點地將2019年家庭收入算給我聽。他們家種有4畝金銀花,每畝能收一千斤;5畝辣椒,每畝能收八百斤;4畝玉米,每畝收一千斤;3畝水稻,每畝能收1千斤;2畝茶葉還沒開始收穫。再加上他家養了4頭豬,2019年豬肉漲價,每頭豬賣了7000塊錢;兩頭牛,每頭賣了8000多元(資料是他親口口述,好像這個數字有點低);還有50只雞。
李長勇家的這些作物裡,玉米和水稻是自己吃的,維持家裡的基本盤,也賣不了幾個錢,金銀花、辣椒、茶葉是經濟作物,賺錢用的,豬和牛主要拿來賣,雞大部分自己家吃掉了。
我們粗略地算了一下,他種地加養殖,2019年的收入流水達到了8萬元。而且現在賣東西一點都不痛苦,只要打一個電話,就會有辣椒販子、豬肉販子、茶葉販子開車上門收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再也不用背著竹簍爬山過河了。因為這條路,李長勇家幾年前就已經脫貧(為了防止返貧,各地實行脫貧不脫政策)。
如果沒有這條路,李長勇家將一直陷入貧困。
●李長勇的家
李長勇家的經濟資料,使我深刻懂得了什麼叫“要想富,先修路。”貴州省現在不僅做到了村村通路,更是做到了組組通路,戶戶通路,我步行走到極深山的地方時,都見到每戶門前都有水泥路。
據永樂村當地扶貧幹部唐果果說,80%的村民都是這樣樸實、勤奮,只要有公路,靠一雙手日子就能過得不錯。後來我在花茂村調查時,也遇到了一模一樣的情況。
●上圖/這位母先生,擁有一手家傳陶藝好手法,特別是製作盬子雞的陶具,十分受歡迎,花茂村的路沒修好前,他們只能人工將陶具挑出去賣,還不能用馬和騾子,因為牲口運輸會將陶具顛壞。
花茂村2012年沒有通水泥路前,母先生一年的收入只有2-3萬元人民幣,修好路後,母先生將自己的產品放在農村淘寶上賣,盬子雞陶具銷售最好,加上做陶藝館教人制陶,現在一年的收入達到了30萬元。
楊光玉、母先生、李長勇家的故事,昭顯出扶貧的本質:就是大基建+基本生活保障。隨後我們走訪的永樂村幾戶人家,大都確實有10幾畝地,而且家家戶戶幾乎都統一鋪設了琉璃瓦,統一刷過外牆、大門、窗櫺。
●鄧正華老奶奶家,收拾得一塵不染
大家仔細比較一下鄧正華老奶奶家和李長勇家的門、窗、瓦,這些都是統一收拾過的,在貴州叫“人居工程”,除了將房子收拾得更好看,還拿出錢改善每一家的廚房、廁所、豬圈,廁所跟廚房要求一共9平方米以上,每家補助5000-10000元。
在原來的貧困永樂村,因為通了路,又有了基本的醫療和教育保障,其實村民們只要身體健康、不賭博、不吸毒,雙手勤快,沒有哪戶人家說得上貧窮了。
那如果村民發生了意外,該怎麼辦?32歲的楊天兵剛好在2020年3月14日發生了意外。
●楊天兵在家門口
那天他在辣椒地使用旋耕機時,操縱不慎,割傷了雙腿,顯些釀成截肢,慌亂中先趕去了遵義市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這裡花光了現金,還借了一筆錢,扶貧幹部告訴他第二附屬醫院是貧困戶指定醫院,可以先診療,後付費,他又遷去第二附屬醫院直到治療結束出院。
這次意外一共花費了17萬元,楊天兵自己實際支出了5.6萬元,報銷了11.4萬元,當地駐村第一書記唐果果幫他申請了民政局“救急難”兩萬元,楊天兵實際最後是花了3.6萬元躲過了一場讓家庭經濟崩潰的災難。
唐果果最近還在幫他申請另一筆扶貧基金,預計楊天兵將實際花費更少。
農村醫保工作這幾年應該是下了苦功夫,做得扎實,楊慧琳81歲的鄰居楊光華在談起醫保時,說自己“如果沒有醫保,早就已經死了。”
●81歲的楊光華
當然村裡也有實在沒法自己解決貧困問題的:有的是殘疾人家庭,有的是老得走不動一身是病,基本上這部分人群的扶貧工作,只能是保證他們不要住在危房裡,並給他們基本的生活補助。
●劉永華家裡有兩人眼盲,無法工作
比如家裡有兩個盲人的劉永華家,每個月有1349元的低保,150元的殘疾人補助,148元的養老金,加上每年有農業直補914元,土地租金1968元,實際這戶家庭每年什麼都不幹也能拿到22325元,在農村地區,足夠全家生存下來。
各村也有極少部分人是實在扶不起來的,給他送羊仔回頭就拿去做羊肉煲,給他送豬仔把豬餓得比狗都瘦,巴不得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等你每月給他幾千塊錢的補助,這些屬於神仙難救,只能各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