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歐陽宗親於2022年元月3日下午在六孔井酒店舉行一年一度的聯誼活動,邀請泉州區域內的部分宗親代表參加座談,並參觀了不二祠。
歐陽宗親一行五十多人,從酒店出發,步行來到素有泉州舊八景之一的“小山叢竹”公園。從入口進去,石磚路兩邊,植滿修竹。步行十來米,左邊豎立著一塊介紹公園景點的牌匾,旁邊還有一塊提示牌,通過手機掃描,可以用手機聽到語音導遊。再向前走,眼前一片開闊,亭台軒榭錯落有致,花草樹木鬱鬱蔥蔥,遊人穿梭如織。
不二祠在公園的中央,坐北向南。其廳堂上方原懸掛後人集歐陽詹的字跡而製成的“不二”巨匾,之所以命名“不二”,是因為歐陽詹是泉州第一個登進士高第者,取其獨一無二之意。重建後的不二祠的規模,比原有的少了近一半,缺少了以前的恢弘大氣。
舊時的不二祠,是泉州地區的學子,科考前必去參拜的地方,說明它在古代泉州的崇高地位。不二祠前有一座亭子,叫“敬亭”,原為敬字亭,古人對寫過的字紙都很尊敬和愛惜,所有寫過的字紙不能隨意丟棄,而應收集起來在特定的地點焚燒,敬字亭就是專門焚燒字紙的地方。不二祠的左前方是“晚晴室”,弘一法師就是在這裡圓寂。聽九勝宗親介紹,這座房子原來是“不二祠”的附屬建築,以前有開展宗親活動的時候,這裡作為休息場所和廚房。1925年不二祠及附屬建築辟為溫陵養老院,爾後弘一法師也把這裡作為他的最後居所。靠近“晚晴室”的東面有一條南北向的石板道,路的南端豎立著一座古老的石牌坊,上書朱熹親筆字“小山叢竹”;路的北端有一座“過化亭”,又名小山叢竹亭,“過化”意指“經過其地而教化其民”。朱熹任同安主簿時,曾在此講學。隔著石板道與“晚晴室”並排的是“誠正堂”,誠正堂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時任泉州通判徐之霖重修小山叢竹書院,重建“過化亭”,並于亭左修建“誠正堂”作為講堂。重修的誠正堂採用閩南古建築制式,雙坡硬山頂屋面,磚木結構。
大家帶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不二祠,瞻仰我們的先祖歐陽詹公的畫像,心情澎湃地在不二祠裡面盡情的參觀,然後在不二祠堂前合影留念。在參觀的過程中,九勝宗親介紹了他記憶中不二祠的情況,以前的規模比重建後的大得多。不過,現在能建成這樣,著實不容易。以前的不說,就說從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不二祠,住在泉州市區的聯瑞、文友、淵泉、世傑、建強、星球、金星、欽芳、曉東等一大批熱愛宗族事業的宗賢,一代接一代,做了許多工作,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還有其他宗親的互相配合,共襄盛舉,使宗族的事業能夠延續,然後借著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這股東風,才辦成在原址重建不二祠這件大事,這是所有詹公後人都應值得慶倖的一件大事,今天我們站在不二祠前,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正當我們沉浸在自豪之中,新任市委書記一行人也來到小山叢竹公園參觀考察。
參觀過後,我們又回到六孔井酒店。席間,建強宗賢代表市區宗親會,介紹了市區宗親以及聯誼會成立幾年來的概況,並提出今後努力的方向。接著,彥芳宗賢介紹南安高蓋山歐陽祖媽墓發現、重修的過程,特別感謝南安歐陽詹研究會會長劉任炳先生,對我們祖媽墓的保護、修建所付出的努力,深情的回顧了劉會長每逢清明帶領義工上高蓋山整理、祭掃歐陽祖媽墓時所受到的感動。最後劉會長發言,介紹了他與歐陽氏的緣分,表示他也是在歐陽詹的精神鼓舞下成長起來的,劉會長發言結束後,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更值得一提的是,歐陽宗親相聚,是泉州市區歐陽宗親聯誼會的例屬年會,由於近年在廣大宗親的共同努力下和泉州市政府為彰顯泉州古城的文化魄力,在宗親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泉州各地這幾年先後湧現了我先祖歐陽詹的歷史遺跡,比如重修莆田廣化寺邊歐陽詹陵墓,又在南安碼頭高蓋山重修歐陽祖媽陵墓,重建鄱湖歐陽詹故居,重建清源山歐陽書院,龍首山歐陽詹紀念館,甲第巷歐陽詹及第後第二故居,還有恢復小山叢竹公園,重建歐陽詹不二祠,在泉州講古和海絲文化中,歐陽詹故事都是泉州首講文化,全市掀起了歐陽詹文化風,歐陽詹的文化再次使得海內外後裔和外來遊客耳目一新。而能夠取得這些成果,全靠廣大歐陽宗親的長年努力和泉州市政府的支持重視,所以借此市區宗親聯誼年會時並邀請周邊市縣的歐陽宗親一起瞻仰詹公的不二祠,並在不二祠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