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負責戰略擬定的助理部長卡爾琳(Mara Karlin,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Strategy, Plans, and Capabilities)於美東時間3月10日(星期四)在聯邦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如果中國大陸侵犯台灣的話,那麼「烏克蘭可以做為台灣自我防衛的典範」。
美國負責政治與軍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露易絲(Jessica Lewis)在聽證會中也表示,美國繼續敦促台灣採購「非對稱武器系統」以對抗中國大陸的強大軍事力量,此種武器「在烏克蘭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
露易絲指出,台灣需要從這次的烏克蘭戰爭中,吸取經驗,做好後備動員,以及建立「全民皆兵」的共識。但露易絲與卡爾琳唯一沒告訴台灣人的是,"烏克蘭人的慘況就會重演在台灣人身上"!
網友郭雪筠反思的好,她說,我在看俄烏之爭相關新聞時,不斷去想:烏東問題已經數年了,現在爆發戰事,在過去幾年間,烏克蘭是否有媒體呼籲,現在的路線有點危險,要注意平衡與俄羅斯的關係?是否有意見領袖、學者呼籲過這些?
還是呼籲的人,都被打為「賣國賊」?對於這種涉及國家安全的外交路線,不同立場的媒體、政治人物、執掌國家的精英群體,可曾好好辯論?還是菁英們只顧著指責:他家有人在俄羅斯、他親俄……
台灣的太陽花,其中一部分因素就是青年世代對低薪的不滿。烏克蘭是否也出現類似的現象?而烏克蘭政治人物,是否因為無力解決現實問題,只能不斷給予民眾「反俄」的精神嗎啡?
人民自然會認為,「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要跟誰好」,這是人之常情。但什麼叫國家領袖?如果其做出的決策、其的思維模式跟郭雪筠平時寫文章打嘴炮一樣,「我要自由選擇權」、「不管我做什麼選擇你都能侵略我」,那為何要選他,而不選雪筠?
國家領導人,是否有真正明白自己肩負著千萬百姓的命運與生命?還是顧著政治利益,孤注一擲地認為「不會真的打仗啦、沒事啦」?
甚至整個社會,是否有一部分的人一直有感「正集體往危險的路線走」,但沒有人能突破這種氛圍?
郭雪筠說,我不懂烏克蘭,只是以這些問題反問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