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福州方言中所稱的流蜞,在廣東一帶稱為禾蟲詞條,學名為疵吻沙蠶,是環節動物。流蜞是閩江口名貴特產之一,每年中秋時分是流蜞的繁殖季節,流蜞會半夜從泥裡鑽出活動,此時的流蜞已經成熟,十分肥美。流蜞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由於產量少價格高,被福州漁民稱為“江中的冬蟲夏草”。
在福建福州方言中所稱的流蜞,在廣東一帶稱為禾蟲,學名為疵吻沙蠶,是環節動物。流蜞是閩江口名貴特產之一,成熟的流蜞十分肥美。流蜞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由於產量少價格高,被福州漁民稱為“江中的冬蟲夏草”福安流蜞炒蛋的飲食文化流蜞屬環節動物門沙蠶科,多毛類水生動物,又名禾蟲、瀏蜞學名為疣吻沙蠶詞條。別看其貌不揚,可是閩南地區詞條的特產,而且還是閩江口名貴特產之一。
名貴二字,足以體現流蜞在這方土壤的地位。流蜞和其它蟲子不同,非常肥美,體內滿滿的都是膏和卵,不會像一些蟲子一樣煮熟後裡面就空了,因此被福建人開發作為食材,一發而不可收拾。在福建料理中流蜞的吃法不少,油炸、快炒、煎蛋等等,都是鮮活下鍋的,無論怎麼做,都非常好吃。比如福安流蜞炒蛋,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吃法之一。
“秋分”前後,開鐮割稻,福安鄉村最搶眼的是炊新米祭祀,這就是一年一度的“嘗新節”。是日,戶戶用新收穫的稻穀詞條碾米煮白米飯供祭穀神,全家老少以品嘗新米的方式慶祝豐收。食新飯時,有的村民還備米酒和魚肉佳餚,招朋呼友,舉杯助興。
回味“嘗新節”的美食,“流蜞炒蛋”也是嘴讓人垂涎欲滴的。賽岐鎮的上輩人曾留有一句順口溜:“賽江江畔三件寶,簽魚流蜞檔苟草。”“流蜞”是福安方言裡的叫法,每年夏收之後,二季稻插秧之前,這時田裡的水剛排掉,溪柄洋的村農就開始著手安排捕“流蜞”了。
夜裡,“流蜞”從泥洞中成群結隊爬出,一團團的流動,在入夜水退的時候,黑壓壓的禾蟲隨著田水進入河湧,流出江海。這期間,村民用網眼很小的麻布,做成一個又長又大的袋子竹插在河湧或者出海口,流蜞隨水流鑽進去,早就蹲在洞口村民,張開口袋把它們網羅捕獲。村民把捕到的“流蜞”用清水洗淨,裝入木桶,用鮮蛋清飼養。
當“流蜞”吃飽喝足,肚子鼓脹時,把它們倒進一個陶缽內,放進剁碎的蒜頭,“流蜞”馬上流出白色的漿,再加入切碎的陳皮、蛋和少許精鹽和醋,接著用筷子不停攪動,“流蜞”便漸漸變成漿糊狀。把“流蜞”和蛋清拌勻後,放到油鍋裡,用溫火烤熟,壓成扁餅狀。烤熟的“流蜞蛋”,在淡黃色中,微顯紅、綠線條,煞似緞錦;在撲鼻的蛋香中,微帶蚶蛤氣味,配酒下飯均宜。也有人把陶缽架在爐子上以火煨熟,或將陶缽放進鍋中隔水而蒸。熟透了的“流蜞”佳餚,入口清甜鮮美,具有滋陰、健脾、暖身、去濕之功效,為不可多得的海鮮佳品,被漁民稱為“江中的冬蟲夏草”。
福安流蜞炒蛋是福安沿海鄉鎮的土特產,所以當地鄉民常把它作為珍貴的禮品饋贈親戚朋友,以示深厚的鄉情。其入口清甜鮮美,具有滋陰、健脾、暖身、去濕之功效,為不可多得的海鮮佳品有時候真都不能以貌取蟲,只有品嘗過巧制的禾蟲,方知其甘美乃人間極品。含豐富的蛋白質,入口鮮甜,不肥不膩,為不可多得的海鮮佳品,“流蜞蛋”還擁有全國特色小吃的美譽。
“流蜞炒蛋”是福安沿海鄉鎮的土特產,所以當地鄉民常把它作為珍貴的禮品饋贈親戚朋友,以示深厚的鄉情。食新飯,嘗“流蜞炒蛋” 滋味,歡笑聲、碰杯聲在素有“米鬥窟”之稱的溪柄洋農家院落迴旋,濃濃的鄉土味深深讓人陶醉。長樂名菜流蜞幹的飲食文化除了福安,福建還有一個地方應該也是最早開始吃流蜞的地方,這裡就是長樂。長樂有道獨特的名菜,叫做流蜞幹。“流蜞幹”是長樂的名菜。每年農曆六月甘八“國公誕”期間,長樂漁民紛紛到江中或稻田裡捕撈流蜞。
因為流蜞活動的季節很短,許多人一買就是一二十斤,用油煎幹後裝入甕裡或玻璃瓶中,要吃時再拿出來過一下油。“流蜞幹”能存放一年之久,且越煎越香,放得越久越脆,用之下酒,別具風味。至今長樂仍流傳著一句謠諺:“國公誕,吃流蜞。”這與一個感人的傳說有關。
相傳長樂縣城高隍巷曾出了位總兵,英勇善戰,奉命鎮守雲貴邊疆,一次平叛時不幸以身殉國,被朝廷封為太尉國公。百姓感其恩德,用肉身塑神像供在廟中,但國公思念故土,不願留在異鄉為神,於是托夢給他的親人,讓他們砍下神像腦袋裝在麻袋中用粗鐵鍊拴在船底運回長樂。船到閩安鎮,親人把國公腦袋從船底捧出,只見他臉上流著濃濃的藍色血淚,湧到閩江詞條中,就成了流蜞。每年六月廿八“國公誕”期間,閩江兩岸百姓紛紛駕起小舟到江中或稻田裡撈流蜞。從吳航到東門兜,十裡長街彌漫著煎流蜞的香氣。
因為流蜞活動的季節很短,許多百姓家一買就是十幾二十斤,為了便於保存,收成的第二天,村裡的大嫂、姑娘們,就操著笊籬舀起蠕動在桶裡、盆裡的流蜞,用水沖洗乾淨,然後分批倒入鍋裡,用油煎著,直至煎得又香又脆。而孩子們則圍在鍋臺邊,眼睛盯著鍋裡,耳聽著鍋裡發出劈劈啪啪的響聲,鼻聞著鍋裡飄出的鮮美的香味,口裡不住地咽著口水。
他們的母親和姐姐,卻把那些煎好了的流蜞,裝進陶甕或玻璃瓶裡。就這樣,流蜞過一下油能存放一年之久,沒有冰箱也能藏很久都不會變質。要吃時再拿出來煎,且越煎越香,放得越久越脆。密封在玻璃瓶或陶甕裡的油煎流蜞,因經久不壞,前人常常用以饋贈遠地的親友,不少歸國探親的老華僑,走時還特意帶上一兩甕流蜞幹回東南亞。不過這麼美好的味道,製作完畢後大概還是會盛滿一大盤,給全家下飯。於是,飯桌邊一陣歡聲笑語。這時孩子樂了,飯也吃得特別的快。而老人們則拿出一瓶酒,就著噴香的油煎流蜞慢慢地品味。
長樂有道獨特的名菜,叫做流蜞幹,其鮮嫩、甘香,利尿祛濕,益氣生血,是對家鄉最美好的記憶流蜞幹不但可以讓身在遠方的人一飽饕餮家鄉的美食,而且可以勾起對家鄉的種種美好回憶。鮮嫩、甘香,用這四個字來形容流蜞的美味,貼切恰當。說實在的,很少能有蟲子的味道能與流蜞媲美了,雖然它們看起來有點噁心,但吃起來真的妙不可言。流蜞不僅美味,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可以利尿祛濕,益氣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