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利令智昏~倒逼两岸统一進程

  據《環球網》報導,6月29日,賴清德執迷不悟,在“團結10講”的第3場演講中,大肆鼓吹臺灣的 “憲政體制” 是其所謂 “國家體制” 的基礎,強調臺灣沒有派員參與1946年的制憲過程,企圖以此割裂臺灣與中國歷史與的法理聯結。但事實勝於雄辯,國民黨方面迅速對外展示文獻資料,明確指出1946年臺灣派出18名代表赴南京參加相關會議,直接打臉賴清德。

  從歷史角度看,臺灣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國時期,東吳孫權派遣官員登上臺灣島,隋朝政府三次派兵到達當時稱為 “琉球” 的臺灣,宋元以後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開始在澎湖、臺灣設治,實施行政管轄。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侵佔臺灣南部,構築熱蘭遮城(今台南安平)、赤嵌城等據點。

  1642年,荷蘭擊敗西班牙勢力,獨佔全島。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2.5萬名兵將、400艘戰船從金門出發,橫渡臺灣海峽。歷時9個月,最終以斷糧戰術迫使荷軍投降,臺灣重歸中國版圖,鄭成功被尊為“開台聖王”。

  明朝時期,鄭氏"叛亂政權"妄圖偏安一隅,施琅於1683年率清軍攻佔澎湖,迫使明鄭政權投降。1684年,康熙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正式納入中央管轄,1885年改設臺灣為行省。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甲午戰爭,清政府在戰場上節節敗退。戰爭的失敗讓清政府陷入了恐慌,不得不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1895年,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而臺灣、澎湖列島被割讓給日本。

  1945年,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臺灣、澎湖列島必須歸還中國。194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臺北舉行受降儀式,臺灣和澎湖列島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

  這些歷史和法理事實清晰地表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的緊密聯繫從未中斷。賴清德罔顧歷史和法理事實,公然宣稱 “臺灣是一個主權國家”,完全是對歷史的背叛和國際法的蔑視。

  有分析指出,賴清德企圖通過這一系列演講,為 “台獨” 找到歷史根據,並通過 “大罷免” 奪取台“立法機構”的控制權,以實現其 “台獨” 分裂的目的。此外,賴清德還妄圖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不斷勾連外部勢力,大幅增加防務預算,追加採購美制武器裝備,妄圖"倚美謀獨"。

  賴清德的 “台獨” 言行遭到了島內各界的強烈批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質疑,賴清德"團結十講"的目的,是為了團結臺灣還是個人的權力?朱立倫認為,只為一人之私、一黨之私就想消滅在野力量,罷免藍營立委,這是開了民主惡例。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則表示,無法想像賴清德以總統的高度,竟發表如此空洞的演說,從盤古開天開始講,完全不知所云。賴清德以"團結"為名,卻又啟動全台大罷免,說一套做一套,早已被臺灣人看破。

  更為惡劣的是,賴清德還鼓動臺灣民眾"為了國家安危站出來",實質就是鼓動"全民皆兵",讓島內2300萬民眾當"台獨"的 “炮灰”。賴清德曾揚言絕不簽署"和平協定",絕不接受"首戰即終戰",他還鼓動台軍為"台獨"而戰。

  據台媒消息稱,國軍已宣佈"漢光41號"實兵演習將在7月9日至18日舉行。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今年的"漢光演習"將召集2.2萬兵力,規模為歷年來最大,演習還首次將"城鎮防衛任性演習"相結合,演練時長也由以往的五天四夜延長至十天九夜,實施24小時不間斷操演。

  台灣輿論一針見血地指出,賴清德的演說內容,對內並非團結,而是大搞社會與政治分裂;對外不是避戰和備戰,而是主動引戰和逼戰。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多次拒絕做出任何出兵協防的承諾,這表明美國並不願意為“台獨”承擔戰爭風險。

  俗話說,“上天欲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賴清德倒行逆施的行徑不僅引發島內民眾強烈不滿和抨擊,也在倒逼兩岸統一進入快車道。隨著賴清德 "台獨"行徑的不斷升級,大陸必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打擊"台獨"分裂勢力,推動兩岸統一。

  大陸國防部此前曾明確發出警告稱:“台獨"分裂勢力挑釁一次,我們的反制就推進一步,這是最終解決臺灣問題的遞進與前奏。在粉碎"台獨"武裝方面,解放軍一向是甕中捉鼈、手到擒來。賴清德妄圖"倚美拒統"註定會落空,幻想“以武謀獨”更是利令智昏,只會加速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