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南村名,源自其位於詩溪之南〈福建省安南市〉。有詩溪與東溪在詩南匯集,形成雙溪口美景。曾經,那兒水運繁榮。曾經,那兒百姓從小聽著遠方故事長大。曾經,那裡的一些人兒,在青少年時期漂洋過海、遠渡重洋,無數次拼搏奮鬥。
吳記藿,於1866年(清同治五年)出生於原南安縣十六都詩口鄉,現南安市碼頭鎮詩南村。他於1886年至菲律賓馬尼拉謀生。出自對家鄉教育事業的熱衷,他在1909年(清宣統元年)回國辦學。在詩南,他創辦了詩版、詩鰲兩所私立學校,在詩山區創辦了進化小學等數所學校,在泉州城內創辦了嘉福學校等。
舊時,詩南村有上、下兩處碼頭。在歷史進程中,詩南曾遭受洪水肆虐,導致屋倒船翻人亡之禍。二十多年前,溪水將詩南村切成三個部分,村民往來皆依賴渡船,生活出行顯之不便。
那年,出生於詩南村現今為旅港僑親的吳家忠在年少時便想:若有一日事業有成,願建大橋,使溪流不再吞噬百姓生命,使溪流皆為人間美好景緻。這便是詩南村港龍大橋的緣起!
同樣位於詩南村的詩霞大橋,則是當地旅菲僑親吳家棹、家懷兩位兄弟在1988年斥資建造。
它們與當地鄉賢吳天真捐建的柏斯大橋一樣,皆源自鄉情民願,皆由詩南吳氏同胞無私捐建。那三座大橋將詩南村三地兩岸緊密相連,它們譜寫著血脈相承、善意遍布、感動無數人一曲曲溫馨民謠!
而今,有柏斯音樂水鄉文創項目定址於詩南村。區內擬將那三座大橋改造為三座音樂大橋,從而與東溪湖景山水自然景觀相結合,未來的詩南將更富創意,更具詩意,將成為休閒旅遊度假生態音樂文創綜合體,其總投資達3億元。
橋樑,給予百姓安全與方便。它們是人們品德傳輸的紐帶,有著當地人文顯著的精神高度。
每一種文化,皆具有伸縮之力。有些較為內斂,有些顯現寬廣,後者更能感動與鼓舞人心。詩南的詩心、僑心、公益心,令人矚目。詩南僑心凝聚,已然化為橋樑凝固,它們沉澱著善心與大愛,它們顯現胸懷寬廣,它們一次次持續、感動、鼓舞人心!
作者/洪少霖 簡介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泉州市姓氏文化文史編輯委員、南安市政協文史委員、南安市道教協會理事兼副秘書長。
個人已在《人民日報 .海外版》《人民代表報》《人民政協報》《人民教育》《福建日報》《泉州晚報》《意林》《做人與處事》《人生》等報刊、書籍發表2000多篇習作、200萬字以上。曾參與編輯《關帝文化論文集》《關帝第二屆文化節》《泉州一本玩透》等十多本書籍。曾獲得海內外微散文獎、全國石文化徵文二等獎、泉州文學獎、武榮文藝獎等70項以上徵文、評論、攝影獎項。